(

)

山水田园
夏日田园
抒怀写意
夏日感怀
自然景观

译文

雨过后的蕉林显得格外清新。正宝炉中的香烟温热,瓶中的荷花香气四溢。
几案上摊开着书卷,湘帘下枕着枕头,这清幽的环境令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感到忧愁。
在这里享受着熏笼和茶碗的安逸,闲适地观看草间飞舞的蝴蝶。
最爱的是那旁边萧萧作响的疏竹,以及林间新月的光辉,显得凄切动人。
在此情此景中,远处的树木传来蝉鸣声,又正值清秋佳节。
喝下三杯美酒,听一曲红绡之歌,何必谈论那些救世济时的豪杰。
这里虽只是几间小屋,但室内陈列着图画、琴和酒具。
闭上眼睛不去看那花开花落、阴晴圆缺的世间变迁。

赏析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梁清标的《喜迁莺·其一》夏日遣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闲适的画面。开篇“蕉林雨歇”,营造出雨后清新之境,暗示了夏日的宁静。接着,“宝篆香温,瓶荷芳彻”通过香气和荷花的芬芳,渲染出室内的雅致与舒适。“棐几摊书,湘帘伏枕”描绘了读书人闲暇的生活状态,然而“愁煞利名场客”一句则透露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内心的忧虑。随后,“消受薰笼茶碗,闲度草间飞蝶”进一步展现出诗人享受简单生活,欣赏自然之美的心境。“最爱是,傍萧萧疏竹,林梢新月”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的画面,清幽而宁静,诗人的心境也显得淡泊而悠然。接下来,他借“凄切。关情处,远树蝉声,又值清秋节”表达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清秋的深情。“白堕三杯,红绡一曲”借酒抒怀,但诗人并不追求世俗的英雄豪杰之志,而是选择“小构数椽茅屋,图画琴尊罗列”,过着简朴而自得其乐的生活。最后,“且白眼,任花开花落,阴晴圆缺”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不为外界变迁所动的洒脱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夏日为背景,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场景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猜您喜欢

晚晴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膏雨沃禾根,襄云敛天未。夕阳西山西,霞光殷一抹。叶影翻鸦背,花姿艳韎韐。鉴波喜朗澄,披宇寄寥阔。铜雀欲喧鸣,望慰三农渴。
七月四日自深谷之灵峰作
元末明初·刘基
平旦出云门,亭午至灵峰。山盘涧萦纡,谷深岩错重。竹露滴皎皎,林霞散溶溶。度石苔藓滑,披萝烟霭浓。颇喜禾黍成,可以慰老农。野草各有花,照水似衒容。徐行恐触热,聊憩崖下松。时.....
钓台见送客罢还舟熟睡至觉度寺
宋·陆游
抽身簿书中,兹日睡颇足。缥缈桐君山,可喜忽在目。纷纷众客散,杳杳一筇独。昔如脱渊鱼,今如走山鹿。诗情森欲动,茶鼎煎正熟。安眠簟八尺,仰看帆十幅。逍遥富春饭,放浪渔浦宿。送.....
过黄积庵南轩赋赠(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君志在山水,时时琴响流。红颜方似日,白发不曾秋。花笑客不饮,莺知人欲愁。烟光正和暖,且复半塘游。
游清凉寺
明·史谨
翠微深处梵王宫,四壁岚光雨后浓。陶令无官宜入社,鸟窠有道爱巢松。天花时著庭前桧,云气长随钵底龙。倚遍阑干归路晚,隔花闻扣蒋陵钟。
感怀
明·吴应雷
惢惢山中桂,乃与庶草殖。蝼蚁穴其根,生意颇局脊。一朝遭运会,移置宫苑侧。敷荣日以鲜,馨香当坐发。风霜亦何劲,枝干终自及。君子秉本性,小人量纩息。美葛枯于野,嘉稷委于泽。抱.....
子冲携尊方山相候因谋卜筑
明·于慎行
百里行厨至,追欢有报书。春城开腊蚁,别墅罩河鱼。白社能留客,青山可卜居。未须烦地主,十笏是吾庐。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其三)
宋·苏轼
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