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湿
写花
赞美
春景
咏物
看花
情感
爱情
赞颂
锦官城
城市
牡丹花

译文

独自占据着雕花的栏杆只有一棵树。春风不知疲倦地为其努力地开放,耗尽心力。
花朵散发的芳香深夜里仍然浸润在衣物上,衣上好像还是湿的。朝气四溢的花色就像是晨酒还没清醒,还是如此酣畅浓烈。
花朵娇艳得仿佛想要开口说话,它们巧妙地相互扶持。即使如此,老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疏朗姿态。
就像在华丽的殿堂上挂着的翠绿帷幕前,看到了一幅红衫百子的图画。

赏析

这首《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一株牡丹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作者的赞美之情。首句“占断雕栏只一株”,形象地写出牡丹在园林中独树一帜的壮观景象,仿佛它独自占据着精美的栏杆,引人注目。“春风费尽几工夫”则暗示了牡丹经过春风的精心培育和漫长时光的滋养,才得以绽放出如此繁花似锦的景象。接下来两句“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通过“天香”和“国色”形容牡丹的香气浓郁和色泽之美,即使夜晚衣裳被香气浸湿,早晨的美酒也无法唤醒它的艳丽。“娇欲语,巧相扶”描绘牡丹娇嫩的姿态和相互扶持的花朵,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和谐。而“不妨老干自扶疏”则赞美了牡丹虽年老但枝干依然疏朗挺拔,增添了岁月的韵味。最后两句“恰如翠幕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以高雅的翠幕和热闹的百子图作比,形象地表现出牡丹盛开如同华丽的画卷,吸引人们前来欣赏,寓意其繁花似锦的景象犹如一幅生动的百子图,充满了生机和欢乐。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牡丹的美丽、生命力和观赏价值,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辛弃疾

762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其二)
宋·饶节
卖花担上誇桃李,顿使春工不值钱。莫怪海棠不受折,要令笄珥绝凡缘。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菩萨蛮(其一)
宋·向子諲
鸳鸯翡翠同心侣。惊风不得双飞去。春水绿西池。重期相见时。长怜心共语。梦里池边路。相见不如新。花应解笑人。
鹧鸪天(其二)
宋·李之仪
浓丽妖妍不是妆。十分风艳夺韶光。牡丹开就应难比,繁富犹疑过海棠。须仔细,更端相。烂霞梳晕带朝阳。千金未足酬真赏,一度相看一断肠。
海棠画扇
明·薛蕙
西蜀繁花树,春深乱蕊红。还怜彩扇上,宛似锦城中。影转团团月,香含细细风。江淹才力减,赋尔若为工。
天仙子·皋亭看桃花
清·佟世南
隐隐青山濛碧雾。小艇但随流水去。荒村何处问桃花,芳草渡。斜阳暮。一片红云遮去路。偏怪东风吹不住。点点胭脂飘细雨。人家疑在武陵源,花乱舞。莺乱语。只恐刘郎来又误。
望人家桃李花
唐·贺知章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
湘潭周家园牡丹(其二)
明·岑徵
旭日晴霞态倍妍,画堂西畔赤栏边。六宫粉黛群相妒,二月芳菲尔占先。锦绣漫劳文士笔,胭脂徒费画工钱。东皇最是相怜秘,异色名香不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