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山水
写志抒情
节物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点绛唇》,以饮酒、僧归和孤鸿为题材,展现了词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宁愿选择醉生梦死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身后的虚名而奔波。"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通过青鞋这个细节,描绘出词人不慕荣华,喜好自然简朴生活的形象,不愿涉足繁华的都城。"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僧人的归来和寺庙的钟声,增添了禅意与超脱的氛围。"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词人以孤鸿自比,表达自己独立不群的心志,同时借丹青画笔,寓意自己有如画师般能挥洒自如,剪破眼前的困境,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松江,象征着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词体现了辛弃疾豪放派词风中的一抹淡泊与超然,展现出词人独特的个性和人生哲学。

辛弃疾

762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罗㬋寺少憩(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松亭如笠坐冥搜,却喜潇然满意幽。节物花朝谁点缀,篱边剪綵十分稠。
题贵池亭次蹈韵二首(其二)
宋·刘摰
鱼味年年美,何须问旧池。江山清不改,陵谷变难知。节物惊冬至,萧条使客悲。谪仙游赏地,空有白猿诗。
病起二首(其二)
宋·释智圆
湖天淡荡雁参差,行乐支筇绕所居。古壁苔荒鸣蟋蟀,水轩风冷谢芙蕖。看云默诵空王偈,拂榻闲开孔圣书。闭户无人慰寥索,草堂深夜照蟾蜍。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四二)
宋·释正觉
轻烟羃羃衲僧家,节物迎春气象华。流水落华无限意,游山消息付长沙。
晚至叶县
明·李昌祺
扰扰道途间,埃尘两鬓斑。清风牛背笛,斜日马头山。荷盖擎残绿,榴房破嫩殷。蘋花秋水岸,空羡白鸥閒。
次韵卢赞元再喜雪
宋·刘子翚
史君新诗来不绝,灿灿珠星联璧月。黄堂旌旆晓排衙,喜见宾僚重贺雪。寒儒茅屋补更穿,雪馀仍值江风颠。拟招邻叟共一醉,斗酒十千愁费钱。南枝又见新梅萼,试熨春衫冷难著。飘零节物易.....
予入晋以四月二日宿权店三日过南关抵盘陀八月东巡还亦以二日抵权店是晚遂宿南关三月午饷盘陀岂有定数耶
明·陆深
一饭盘陀驿,青山是再来。登临殊不尽,节物苦相催。树色庭除古,秋衣箧笥开。天涯俱作客,去住莫惊猜。
晚秋社会溪阁二首(其二)
明·郑岳
胜游成屡约,俗事苦相妨。叠石横沙渚,清溪进野航。稻香仍候雨,木落始知霜。节物时时变,难禁鬓发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