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
城
馆
杂
题
十
三
首
(
其
八
)
木
犀
爱
此
木
犀
树
,
青
青
长
近
阶
。
每
承
朝
露
重
,
长
引
夏
风
来
。
嘉
卉
应
难
得
,
高
人
喜
剩
栽
。
不
知
归
去
日
,
还
得
见
花
开
。
写花
抒情
赞颂
写木犀
赞美锦城
夏日
离别之情
译文
我喜爱这棵木犀树,它的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接近阶沿,看起来很青翠。
清晨的露水沾湿了它的枝叶,让它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而夏日的微风也常常吹过它。
美好的花卉难以常见,而高雅的人则喜欢它并愿意栽种。
不知道离开这里的日子,是否还能再次看到它盛开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木犀树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木犀树在诗人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首先,“爱此木犀树,青青长近阶。”开篇即表达了对木犀树的深情厚意,它青翠欲滴,静静地陪伴在诗人的身旁,仿佛是诗人生活中的一抹绿意。接着,“每承朝露重,长引夏风来。”诗人以“朝露”和“夏风”为喻,生动地描绘了木犀树在清晨时分与夏日之风的互动,不仅展现了木犀树的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欣赏。“嘉卉应难得,高人喜剩栽。”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赞美了木犀树作为珍稀花卉的特性,同时也表达了高雅之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喜爱,通过“剩栽”一词,可见诗人对木犀树种植的用心与珍惜。最后,“不知归去日,还得见花开。”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木犀花再次盛开的期待。这句话既是对木犀树的深情告白,也是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犀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主题,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猜您喜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知如居,门前即大路
清·郭伦伍
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宋·张孝祥
烂烂明霞红日暮。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爱花常为花留住。今岁风光,又是前春处。醉倒扶归也休诉。习池人笑山翁语。
念奴娇·和姜白石
清·顾太清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争忍西风容易落,.....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
临江仙·伯熙答诗有“盆梅已落菊花来”之句,再拈此词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人寿花红冬月半,寒香岁晚长留。相邀陶令过罗浮。水边篱下,彼此识荆州。高士累朝应合传,海宁新句重搜。一年佳日并春秋。野王二老,瓶拂足风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