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
母爱
怀古
读书
赞颂
写亲情
恭贺荣宗荣家
乐观的感慨

译文

译文:教导儿子考中科举,成为官员,在棘寺任职,并将恩惠延续三年至亲人的面前。
译文:大家共同看到他白发戴乌帽的景象,更加欣喜地看到他苍老的面容配上锦衣的样貌。
译文:家族中连续几代的荣誉和名声如今已经不多见,一个家族的光彩和荣耀在古代应该是非常稀有的。
译文:还应该将重要的命令藏于内室,长久地展现出如奎星降世的文采和光芒。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薛瑄所作,题为《王寺副膺封》。诗中描绘了主人公王寺副获得科举成功,晋升至棘寺官职,并将恩泽延及至家庭,尤其是对父母的孝顺与尊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家族荣誉、孝道以及个人成就的重视。首句“教子登科官棘寺”,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在棘寺任职的机会,暗示其不仅个人才华出众,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接着,“推恩三载到亲闱”一句,表达了他将恩泽延伸至家庭,尤其是对父母的孝敬之情,体现了儒家孝道思想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共看白发宜乌帽,重喜苍颜称锦衣”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白发”与“乌帽”、“苍颜”与“锦衣”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父母年迈的感慨与对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奕世荣名今亦少,一门光耀古应稀”两句,强调了王寺副及其家族的荣耀与显赫,指出这样的荣耀在当今社会已不多见,在古代也极为罕见,进一步突出了其家族成就的非凡与独特。最后,“还当起閤藏龙敕,长见奎文万丈辉”表达了对未来王寺副及其家族继续光耀门楣、荣耀不减的期待与祝愿,同时暗含了对知识、智慧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家族荣耀能够长久延续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理想追求与道德情操,也蕴含了对家族荣耀、孝道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猜您喜欢

重九寄史中丞
元·曹伯启
陋室维摩病绕身,诗书堆案乐清贫。世间谁似盘沟老,报国归来复报亲。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其四)
宋·黄庭坚
任世万钧重,载言以为轩。空文误来世,圣达欲无言。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胸中浩然气,一家同化元。
杭州官舍偶书
唐·姚合
钱塘刺史谩题诗,贫褊无恩懦少威。春尽酒杯花影在,潮回画槛水声微。闲吟山际邀僧上,暮入林中看鹤归。无术理人人自理,朝朝渐觉簿书稀。
鼙舞歌五首(其二)灵芝篇
魏晋·曹植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
书心画诗
宋·陈渊
书法从中得,难将笔下寻。欲知神合处,始悟画由心。篆隶秦非古,真行晋迄今。奇踪存翰墨,妙意本胸襟。雄健猊翻石,骞腾鸟出林。古人求笔正,八法响随音。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挽徵士三首(其二)
明·陈繗
英魂去去入昏衢,哀讣俄惊士大夫。拜命今才承宠诏,安人空未展宏谟。芳名藉藉嗟难泯,大志淹淹恨未舒。自古读书天不负,此言今日也成虚。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院学士赐宴得筵字
唐·王翰
东堂起集贤,贵得从神仙。首命台阶老,将崇御府员。送人锵玉佩,中使拂琼筵。和乐薰风解,湛恩时雨连。长材成磊落,短翮强翩翾。徒仰蓬莱地,何阶不让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