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桑
子
·
舟
泊
南
康
,
望
庐
山
,
用
钱
介
维
韵
停
帆
旧
是
兵
戈
地
,
寂
寞
城
闉
。
肠
断
行
人
。
何
处
炊
烟
一
缕
新
。
屏
风
九
叠
干
霄
立
,
翠
染
波
纹
。
多
谢
匡
君
。
双
剑
峰
高
割
晓
云
。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山水
离别
庐山
城市
悼亡
战争
译文
我停下船只的地方曾是战争频繁的地区,这座孤寂的城池也显得格外冷清。路过的旅人心中满是悲伤和不舍。
哪里升起了新的炊烟呢?高耸的屏风有九层之高,像是要触及云端,它的纹理用翠色描绘出波纹般的美丽。
我要感谢匡君的庇护。两座山峰高高耸立,割破了黎明的云层。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舟行南康,遥望庐山的场景。"停帆旧是兵戈地"表达了对历史战乱痕迹的感慨,暗示了此处曾有过激荡的过往。"寂寞城闉"渲染出一种荒凉与寂静,触动了旅人的内心情感。"肠断行人"直接抒发了行人的离愁别绪,"何处炊烟一缕新"则以炊烟的升起,象征着生活的气息和希望,但又因其孤独而显得格外凄凉。"屏风九叠干霄立"运用比喻,形容庐山峻峭如屏风直插云霄,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壮观。"翠染波纹"描绘了江水的碧绿,与山色相映成趣,而"多谢匡君"则借庐山之名,暗指匡庐,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意。最后"双剑峰高割晓云"以双剑峰的形象收尾,既写实又富有诗意,寓意庐山之险峻如同双剑直插天际,切割晨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整体来看,宋荦的这首《采桑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历史沧桑、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独特的意境。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