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地点名胜
怀古抒情
离别送别
赞颂赞美
读书惜时

译文

我带着卸任的符节回到东边,内心兴奋无比,我在三个朝代都有显赫的功勋和事业。
我用黄金铸成印玺,常会有喜事降临,我也习惯骑上白马,挥动马鞭,射击飞雕。
我向寺庙的藏书问询学问,乘着木兰装饰的船桡在沧海垂钓。
我像浣花溪边的我一样,也是一个即将辞官归隐的人,独自在江边的村落里老去,感到寂寞和落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官员东归隐退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人物的豪迈与淡泊。首联“纳节东归兴自超,旂常勋业在三朝”,开篇即点出人物的身份与归隐之意。“纳节”指交还官职,显示了主人公对权力的淡然态度;“东归”则暗示了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兴自超”则表达了归隐后心境的超脱与自由。颔联“黄金铸印频成鹊,白马鸣鞭惯射雕”,通过具体的物象来展现人物的功绩与豪情。黄金铸印象征着高官显爵,而“频成鹊”则暗示了这些荣誉的频繁获得;“白马鸣鞭”则描绘了骑马射箭的英姿,表现了人物的英勇与技艺高超。“惯射雕”更是凸显了其箭术之精湛。颈联“去问精庐书带草,钓从沧海木兰桡”,进一步展示了归隐后的日常生活。精庐可能是指修行或隐居之所,“书带草”在这里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风骨与学识。诗人以“去问”二字,仿佛在探寻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寄托。而“钓从沧海木兰桡”则描绘了一幅悠然垂钓的画面,既有大海的辽阔,又有木兰舟的轻盈,体现了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尾联“浣花我亦投簪客,独向江村老寂寥”,以“浣花”自比,暗含杜甫《春望》中的“浣花溪上”之意,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江村,却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与情怀。同时,“独向江村老寂寥”则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但这种情感并非消极,而是对归隐生活深沉的体悟与接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生活场景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归隐者在权力与自然、功名与淡泊之间的抉择与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实现。

猜您喜欢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
送林德祖致政归吴中
宋·赵鼎臣
士论常苦高,出语讥古人。至其取与间,未足了一身。官爵细事尔,臭腐实与邻。奈何夸者徒,薄暮犹逡巡。平日相语此,反覆甚谆谆。顿输一著先,夫子固绝伦。乞身夜上书,妻子不暇询。翩.....
寄田拒山宪副(其一)
明·朱浙
使君一疏归来早,家住万山深复深。解组已无当世念,读书真见古人心。白云时下溪头钓,丹壑还从雪后临。我亦乾坤狂措大,索居何处觅知音。
拟郭璞游仙诗七首(其三)
清·许传霈
嘉荫成翠幄,幽兰含露滋。草木喻至理,英华各及时。晨光东南驾,流景西北驰。达人解其微,安用长独悲。鍊石开华顶,酌泉集清池。同行王子乔,赠我九茎芝。腾骧入云路,徘徊历四维。
云屋为龙叔起赋
元末明初·郭钰
挂冠归去云为屋,又似鸿濛未判初。竹送清阴随杖屦,窗涵微润入图书。闻鸡疑与仙家近,放雁多令旧客疏。何事划开天宇净,醉攀明月抱清虚。
代送刘侍御出按滇南十韵
明·于慎行
藉甚西台客,才名起蜀都。使星今六诏,家学古三苏。倚柱传新草,题桥出旧涂。骢连原上辔,柏集府中乌。越巂兵多少,昆池瘴有无。人称八使选,地入百蛮孤。鱼服遥通海,蝉冠近渡泸。风.....
送傅守归(其九)
宋·刘宰
濯缨沧浪水,为爱沧浪清。明明中兴主,斋居方厉精。疏傅不自惜,决去鸿毛轻。滥觞尔何知,咄哉檀长卿。
与杨秀才话别
唐·齐己
庾信哀何极,仲宣悲苦多。因思学文赋,不胜弄干戈。自古有如此,于今终若何。到头重策蹇,归去旧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