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离别
山水
写景抒情
友情
夏季
写梦
托物言志

译文

病后我走出柴门,来到青山之外,骑着我瘦弱的马,缓慢前行,这离别的情绪令人心生悲凉。
我仍向往像刘越石一样发出高亢清亮的啸声,友情也敢比肩赵平原(汉代有勇、义之士,慷慨气豪之代表)。
在九峰归隐,就如同驯养着林中的虎。六月的山岭中,猿猴的哀歌回荡。
只有那千里雪封的吴淞江畔,我梦中追寻的地方,是陆家园的所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陆元量的场景,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首联“青山病后出柴门,羸马迟迟惨别魂”以青山和瘦弱的马作为背景,渲染出离别的沉重氛围。诗人因友人生病而未能及时相送,内心充满遗憾与不舍,马儿也似乎带着离别的哀伤,缓缓前行。颔联“清啸尚思刘越石,交情敢负赵平原”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忠诚。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同经历的时光,心中充满了对刘越石(东晋名士)般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对赵平原(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般义薄云天的交情的坚守,不敢辜负这份深厚的友谊。颈联“九峰归卧驯林虎,六月哀歌断岭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人想象友人归隐山林,与驯服的老虎为伴,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只有一声声哀怨的猿啼相伴。这一联既展现了友人的隐逸生活,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与牵挂。尾联“独有吴淞千里雪,梦寻堪到陆家园”以吴淞江的千里雪景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也能跨越千里的距离,寻找到友人的家园。这一联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离愁,以及对友情的深刻感悟,读来令人动容。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丙寅五月三日陪真秘字留校理游鼓山一别二年适同游东观缅思旧游正以是日作诗以记之
宋·陈宓
一时盛事擅南闽,惊世词宗幕府宾。今日恰同当日会,道山元是鼓山人。两年君几封囊上,百里予方束带新。岐路不同俱自勉,何年重此拂坚珉。
饯中书侍郎来济
隋末唐初·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藤桥惜别(其三)
明·钟芳
云林气象异红尘,笑谑相忘意味真。不为松楸遂归愿,醉乡长作未醒人。
送友人边游
唐·黄滔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雨后(其二)
清·茹纶常
云气连山足,庭阴向夕稀。吾庐有如此,巢燕未全非。腐草还沾屐,繁花欲染衣。空怜今雨好,翻与故人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