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成
都
有
作
二
首
(
其
一
)
四
十
年
间
利
禄
身
,
平
生
疏
拙
任
天
真
。
惭
无
治
迹
留
青
社
,
喜
奉
恩
华
觐
紫
宸
。
去
国
早
逢
关
右
雪
,
下
车
还
入
剑
南
春
。
为
怜
锦
里
风
光
好
,
不
倦
从
来
作
主
人
。
怀古抒情
地域赞颂
风光
译文
四十年来我追求名利,但性格率真,不拘小节。
惭愧的是没有政绩留下,但很高兴能奉旨觐见朝廷。
离开京城不久就碰到了关中的大雪,调任后又进入四川享受春日时光。
因为喜爱锦城的风光,所以不嫌麻烦,一直愿意留在这里做主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至成都有作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四十载宦海生涯中的淡泊与真性情,以及对成都美好景致的喜爱之情。首联“四十年间利禄身,平生疏拙任天真”,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历经四十年官场生涯,虽追求功名利禄,但内心却保持一份疏远和拙朴,坚持本真性情。这种矛盾又和谐的状态,展现了诗人既在世俗中挣扎,又不失自我本质的复杂心态。颔联“惭无治迹留青社,喜奉恩华觐紫宸”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政绩的谦逊态度。他自认未能留下显著的治理业绩,但欣喜于能够得到皇上的恩宠,亲自拜见皇帝。这一联体现了诗人既不以功绩自夸,又对朝廷的重视充满感激之情。颈联“去国早逢关右雪,下车还入剑南春”描述了诗人离开京城后,先遭遇了关右的严冬,随后踏入了温暖的剑南之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变化,也隐喻了诗人人生旅途中的起起伏伏,既有艰难困苦,也有温暖如春的时刻。尾联“为怜锦里风光好,不倦从来作主人”则是诗人对成都美景的深情赞美。他喜爱成都的风光,乐于在此地安居,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这一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喜爱,也流露出一种归隐田园、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既有对官场的反思,又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赵抃
735首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