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费
廷
用
幽
人
住
处
远
尘
嚣
,
境
绝
轮
蹄
逸
兴
饶
。
不
饮
市
无
赊
酒
券
,
能
吟
家
有
贮
诗
瓢
。
竹
欹
每
见
双
仪
凤
,
江
近
应
闻
两
度
潮
。
记
得
春
时
茶
宴
散
,
杏
花
斜
日
望
仙
桥
。
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赞美友情
春天写景
怀古抒情
写景
译文
隐士所居之处远离尘世的喧嚣,那里的环境优美绝伦,使人觉得身心安逸。
不饮酒的时候,市场上没有赊欠的酒钱;有创作灵感时,家中便有贮存诗篇的容器。
竹子倾斜时常常能看到成对的凤凰,靠近江边应该能听到潮水涨落的两次声响。
记得春日茶宴散去之后,在杏花盛开的斜阳下,我望着那通往仙境的桥。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远离尘嚣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闲适之感。首句“幽人住处远尘嚣”直接点明了隐士居住之地的清静与远离世俗喧嚣的特点。接着,“境绝轮蹄逸兴饶”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环境的幽静与隐士内心的自由与愉悦。“不饮市无赊酒券,能吟家有贮诗瓢”两句,通过对比市井与隐居生活的不同,展现了隐士自给自足、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不依赖外物,自得其乐,以诗为伴,生活充满诗意。“竹欹每见双仪凤,江近应闻两度潮”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和生机,暗示着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滋养与释放。最后,“记得春时茶宴散,杏花斜日望仙桥”两句,以回忆的方式,勾勒出一幅春日茶宴后的余韵图景,杏花斜阳下,望向仙桥,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感悟。
猜您喜欢
村夜
宋·陆游
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绝,同社自鸡豚。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六)
宋·张孝祥
谷帘酿酒极清美,风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倾写,却思烟雨庾楼中。
王九山提刑于子城西旧宅累石作小阜见示五言因次韵奉呈
宋·薛嵎
幽怀随所寓,数石几窗前。荆棘傥迷道,山林空浩然。云生宁择地,龙处即为渊。谁谓达观士,终当违市廛。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