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怀古
抒情
秋景
音律
琴声
赠友或谆谆教诲

译文

秋夜深幽的琴音轻轻响起,犹如春日里的蝇鸣和谐。
悲切如断冰、清亮如哀玉的声音交织入耳,听过清商之音再听清徵之音。
浮云散尽,江上明月明亮,不经意间听到这声音。
夷中地区的人知道白骨已经腐朽,后来的老师也很少有像你这样的。
只担心古曲世所罕见,不被人所知,不被人所欣赏。
宁愿让琴弦断掉也不愿把音乐学习为谋求功利之用,因此不喜欢鹿鸣般的歌。

赏析

这首诗《听环上人琴》由宋代诗人周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琴的美妙体验与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首句“幽弦窈眇方秋蝇”,以“幽弦”形容琴声的深邃与神秘,仿佛在秋日的寂静中,一只苍蝇轻盈地飞过,带起一丝丝微妙的颤动,暗示琴声的细微与悠长。接下来,“和音条鬯俄春莺”则将琴声与自然界的美好声音相联系,春日里莺鸟的啼鸣与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和谐悦耳的旋律,展现出音乐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断冰哀玉俱入耳,听尽清商听清徵”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琴声的纯净与哀婉,如同断冰裂开的声音与玉石碰撞的清脆,让人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深度。这里“清商”与“清徵”分别代表古代音乐中的两个音阶,诗人通过这两个音阶的交替使用,展现了音乐的丰富层次与情感变化。“浮云敛尽江月明,不意莫耳闻此声”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随着浮云散去,江面上月光皎洁,诗人意外地在这静谧的夜晚听到了如此美妙的琴声,表达了对音乐的深深赞叹与惊喜。“夷中知白骨已朽,后来如师亦希有”这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音乐大师的敬仰之情。夷中是古代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此处暗指音乐的传承与珍贵。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能够听到如此高雅音乐的幸运与珍惜。最后,“但忧曲古世罕听,那不少徇时人情。宁甘弦断挂壁角,缠声鹿鸣渠不学”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坚守与追求。他担心在现代社会中,传统音乐可能会被忽视或遗忘,因此宁愿保持音乐的纯粹,即使面临被遗忘的风险,也不愿意为了迎合世俗而改变。这种对音乐艺术的执着与坚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情怀与高尚的人格魅力。综上所述,《听环上人琴》不仅是一首赞美音乐之美的诗歌,更是对音乐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与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热爱。

周孚

389首
寓居丹徒。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诗,文章不事雕绘。有《蠹斋铅刀编》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
元末明初·蓝智
湘川入零陵,百里尽崖石。野旷生夕阴,山空澹秋色。缅怀柳河东,微宦曾远谪。才名一代雄,文藻万人杰。朝游愚溪水,莫返愚溪宅。斯人岂真愚,怅望天地窄。当时啸歌地,千古仰遗迹。草.....
七夕同丁计部蔡刑部欧博士集沈刑部宅观沈石田山水得秋字
明·黎民表
长安木叶下新秋,坐对双星缓客愁。明月渐收藏扇箧,凉风偏在曝衣楼。休文词赋缘多病,宗炳琴尊托卧游。谁道七襄难报赠,才人先有夜光投。
次筠轩诗韵
元·马臻
幽轩列万竹,惬此冲澹襟。乃知心迹远,不在山林深。客散动秋影,鹤归分夕阴。至乐寓言外,任鼓昭文琴。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