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

(

)

秋节赏花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
读书
怀古
豪放

译文

依然在茅屋檐下与你说起高堂上的事,你写诗的毫毛已脱,但诗词依然精妙绝伦。
地方如栗里(一种地名)的人一起隐居生活,诗歌到了像涪翁这样的老者,越发老练且更显才华。
如同在雾中看花,虽然模糊却仍然像在作客,床头有酒就举起酒杯来痛饮一番。
在南楼高声吟咏中满含豪情壮志,东壁的图书(或指珍贵的藏书)也似乎因此而散发出光芒。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赏菊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情感交流。诗人刘绎在秋日九月,于壶园中与同人相聚,共赏菊花,彼此以诗相赠,形成了诗的对唱与迭和。诗中不仅展现了文人们挥毫泼墨、探讨学问的场景,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相互激励的精神。“犹向茅檐话玉堂”,诗人以“茅檐”与“玉堂”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又暗含了对文人雅士追求高洁品质的赞美。“挥毫已秃尚词章”,形象地描绘了文人勤奋创作的情景,即使笔尖已秃,仍不减其对文学的热情与执着。“地如栗里人同隐,诗到涪翁老更强”,通过类比古代隐士与诗人,强调了文人之间的精神共鸣与艺术传承。“雾里看花还作客,床头有酒且称觞”,描绘了文人在朦胧诗意中畅饮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与享受。“南楼高咏多豪兴,东壁图书起夜光”,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文人聚会时的豪情与智慧的光芒,展现了他们对文学与文化的热爱与贡献。整首诗通过对文人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

猜您喜欢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酬梁翼堂孝廉见赠二律,即题其诗卷次韵(其一)
清·刘绎
乡校新开事讲经,山中弦诵得同听。幸逢耆旧殷酬答,每仰先贤慕典型。四座文章增润色,三年草木动芳馨。喜君风雅谈心洽,重展吟笺眼倍青。
美少年继作
唐·唐五代小说中神仙鬼怪诗
乘鸾跨凤下昆崙,正值三星影入门。银烛高低攒宝帐,彩笺交互劝瑶尊。药灵许向人间说,《易》妙期于象外论。休忆当年陪孟德,绕梁争看酒杯翻。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唐·高适
华馆曙沈沈,惟良正在今。用材兼柱石,闻物象高深。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勿改安卑节,聊闲理剧心。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寒夜即事
宋末元初·黄庚
倚遍阑干更漏长,柔髭撚断为诗忙。清分梅影夜宜月,寒入雁声天正霜。怀古顿添孤客恨,追欢难忆少年狂。读书窗下篝灯坐,一卷离骚一篆香。
赠罗浮道士
唐·吕岩
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题韩伯时剪韭轩(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西园春韭与阶平,留客西轩夜不扃。旧雨别来今雨至,早畦摘尽晚畦青。每怀海内皆兄弟,相对花前几醉醒。我亦爱君乔木好,嘤嘤黄鸟把杯听。
子静和易巾韵五用韵答之
元·陈栎
月移梅影上窗纱,恰读新篇对月华。和似鹅黄盈盎酒,清于兔褐半瓯茶。金身丈六莲生座,汗脚尺三霜满靴。选佛选官俱是幻,诗名不朽后人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