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弟子咏史
教风骨

译文

译文:混乱的国家有谁了解你,只有孤身一人在世,你依然致力于开拓。
译文:你曾经历过危险的局势,也曾在困境中坚守志向。
译文:在虞庠的夜晚有籥舞表演,而在阙里春天的时光则有弦歌相伴。
译文:你的门徒中只有季次一人,他并没有愿意做别人的家臣。

赏析

此诗《七十二弟子》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这首诗,顾炎武表达了对儒家七十二贤人的敬仰与感慨。首联“乱国谁知尔,孤生且辟人”,开篇即以“乱国”点出社会动荡的背景,而“尔”字则指向了那些在乱世中坚守道义的贤人。诗人感叹,在这样的时代,又有谁真正理解并尊重这些贤人的价值呢?“孤生且辟人”则描绘了他们孤独地坚守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颔联“危情尝过宋,困志亦从陈”,进一步描述了贤人在不同国家间的游历和遭遇。这里的“宋”和“陈”分别代表了古代的两个国家,诗人借此表达贤人们在艰难险阻中坚持自我,不畏艰难的精神。颈联“籥舞虞庠夕,弦歌阙里春”,运用了典故,将贤人们的言行比作古代教育中的乐舞和音乐,暗示他们在教育和传播儒家思想时的优雅与和谐,同时也预示着他们的思想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尾联“门人惟季次,未肯作家臣”,最后点明了七十二贤人中的一员——季次,他没有选择成为权贵的家臣,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这一句不仅赞扬了季次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所有贤人的敬意和对他们坚守道义的深深感慨。整首诗通过对七十二贤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坚守理想、传播儒家思想的高尚品格,以及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顾炎武

407首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