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便
田园
抒情
夏时
情意
亲情

译文

感谢高人询问我的日常生活,你竟然如此友好地来看我,与我一起分享秋天的蔬菜。
人们忙碌奔波常常对我有疑惑,就像怀疑夫子一样;而像我这样忙碌无为,又有谁知道我效仿的是阿奴呢?
年老之后睡眠时间减少,仿佛还欠着一些睡眠;你的到来让诗社又有了新的创作需求。
在南窗下美美地睡了一觉,即使是简单的床铺和竹席也没有感到任何疏远。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午后小憩的宁静情景。首句“多谢高人问起居,惠然相过共秋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关心询问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中间两句“栖栖众且疑夫子,碌碌谁知效阿奴”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外界对自己评头论足的淡然态度。这里的“夫子”指孔子,但在此处显得更像是一个普通的称呼,用以自嘲,表明诗人并不在意世俗的评价,而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接下来的两句“老去睡乡还积欠,君来诗社责新逋”则转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朋友间相互激励、共同追求文学创作的场景。这里的“积欠”指的是年岁增长后对于文学艺术的更多追求和不足之处尚需弥补,而“责新逋”则是友人之间在诗社中相互督促,希望各自都能有所进步。最后两句“便便一觉南窗午,短簟方床意不疏”描绘了诗人午睡时的宁静与安逸,以及他对生活细节的享受和体悟。这里的“便便一觉”是形容入睡的轻松自如,“短簟方床”则指的是简单朴素的生活环境,而“意不疏”则表明诗人对于这份平淡生活的珍视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和文学创作的热爱。

王之道

1042首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猜您喜欢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
田水歌二首(其二)
明·黄渊
田水活活,上沟落下沟,人家兄弟不相周。
暮春杂咏八首(其八)
宋·曾协
隔岸连平野,邻家背短城。海风无日息,楚水照人清。有子能干禄,全家可代耕。饭馀无一事,更觉胜平生。
象山社缘麓行至郁水上沙溪乃反夜已向残
清·朱次琦
水国森夜凉,明河落华甸。群动凄已寂,万象悄弥茜。村舂晚凌厉,戍火寒隐见。行野忻有适,发兴乃忘倦。高塍石切额,回溪路弯线。仰登屡蜷局,俯绕乍虫缘。浦溆渔家艇,松根网丝罥。趁.....
辋川别业
唐·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答大中丞陈公二首(其一)
明·卢龙云
结庐将傍白云隈,莫记尘游岁屡回。谁为阳城更下考,祗应彭泽赋归来。山中猿鹤休多怨,沙上凫鸥岂浪猜。三径久荒违二仲,清尊花下拟重开。
得琏老庄僧书所报周悉且速东归既愧其勤因述书语为谢仍约官满就见
宋·李之仪
故人书报新种畦,东皋豆麦稻水西。更添庄屋成两脱,筑出涌路排沙泥。柳插千本竹万个,鸡豚母子群相携。又倚前冈辟场圃,更下南泊来凫鹥。两年课役已似此,数岁渐可如山溪。吾师报地适.....
泰西画人物田舍一幅自蜀携来十余年矣重加装潢以诗志之
清·杨垕
横得二尺纵一尺,树里人家好风日。乔木拔地云苍茫,篱落两围中牛羊。草木辨色如篱长,牛羊隐见罗低昂。屋北似是打稻场,桑梯不取倚坏仓。谁其牧者三河羌,前顾后侣归不忙。此中虽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