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程
德
远
二
首
(
其
二
)
未
尽
通
宵
话
,
犹
如
一
日
秋
。
壮
怀
天
共
远
,
归
意
雨
同
留
。
灯
烬
何
明
灭
,
蛩
声
静
应
酬
。
十
年
为
客
梦
,
应
不
负
瀛
洲
。
抒情
思乡
记梦
写景
秋天
夜晚
灯光
时间
十年
译文
整夜交谈还没有结束,时间却已经像秋天一样流逝。
壮志与天空一样辽远,归家的心愿被雨水留滞。
灯芯的灰烬时明时暗,寂静中只有蛩声回应着周围的动静。
十年漂泊在外的客梦,应该也不会辜负那瀛洲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程德远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未尽通宵话,犹如一日秋。”这两句表达了夜谈之余,时间仿佛静止,甚至连季节的流转都显得缓慢,这种感觉让人难以忘怀。这里用“秋”来形容深夜,不仅是时间上的比喻,也寄寓着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壮怀天共远,归意雨同留。”诗人表达了自己与朋友共同拥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即便分别,心中也常存有归家之情,而这份情感,就如同秋夜里的细雨一般,久久不散。“灯烬何明灭,蛩声静应酬。”这里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蜡烛燃烧到尽头时光明灭之间的瞬间,以及蛐蛐在静谧中发出回应的声音,这些细节都显现出诗人深夜独处时的寂寞与孤独。“十年为客梦,应不负瀛洲。”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承诺——即便是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也不会辜负那片心中所珍视的地方和记忆。这里的“瀛洲”很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但在这首诗里,它更多地象征着一段难忘的往事。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气氛的描绘,以及对友情深度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超越时空的怀念。
王之道
1042首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猜您喜欢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