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韵
寄
董
令
升
舍
人
曾
将
燕
石
报
琼
华
,
别
后
哦
诗
愧
莫
涯
。
空
腹
但
看
长
柄
械
,
缓
行
何
用
短
辕
车
。
神
驰
邓
步
弥
天
葑
,
梦
入
朋
溪
夹
径
花
。
何
日
天
台
寻
药
去
,
女
仙
迎
笑
饭
胡
麻
。
抒情
送别
怀古
写景
地点
神游
幻想
赞美
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韵寄董令升舍人》。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美好景色的向往。"曾将燕石报琼华,别后哦诗愧莫涯。" 这两句开篇即点明诗人曾用珍贵的燕石相赠,以表达心中的豪情和友谊。同时,诗人的内心也充满了离别之愁,觉得自己平庸的才华不足以与友人匹敌。"空腹但看长柄械,缓行何用短辕车。" 这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空腹指饥饿,长柄械可能象征着远方的劳作或是心中所追求的事物。短辕车则是行走不快的比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急迫与现实中的缓慢。"神驰邓步弥天葑,梦入朋溪夹径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在精神上,他如同行走在广阔的大地上,与天地一体;而在梦中,他又进入了一片幽静的山谷之中,那里有着美丽的花朵。"何日天台寻药去,女仙迎笑饭胡麻。"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踏上传说中的神山——天台山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同时也希望能遇到如同仙子般的美好事物,得到心灵上的滋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广阔的意境。
王之道
1042首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