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
漂泊
励志
等家
抒情
衰思
描述
秋景
节气
夏末
儿童
亲情
病痛
年华

译文

飘零的生活就像随处漂泊的生涯,像断梗飞蓬一样令人嗟叹。
年幼的孩子在梦中先迎接我回家,从军生涯结束后等待归家。
由于经常失眠和身体多病,我倍感忧虑和愧疚,头发也渐渐变白。
每隔几天我写信来与你联系,只是因为我并不富有,而石榴花可能还未开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以"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开篇,形象地比喻自己像随风翻飞的枯枝落叶,流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接着写到孩子对他的思念,稚子的梦中常常有他的身影,显示出家庭的温情与期盼。诗中"从兵结束待还家"表达了诗人渴望结束战事,早日回家团聚的愿望,然而现实却是"食眠屡失身多病,忧愧相乘发易华",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忧虑使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每日只能通过简陋的书信传递问候,"隔日寄声为薄具",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最后一句"石榴应有未开花"以景结情,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微小期待,尽管眼前还是未开花的石榴,但春天总会到来,希望也会在心中悄然生长。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陆游在动荡岁月中的坚韧与无奈。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宋·姚镛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上三司蔡内阁
宋·张方平
此日河南念贾生,留将名字彻丹庭。秋声渐觉寒生树,亲老遥知独倚扃。徒系车傍淹白昼,得离韝上必青冥。公如未信牛间气,试掘丰城必有灵。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
南北朝·何逊
吾宗昔多士,文雅高缙绅。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傍枝实纷乱,领袖寄亲姻。名价齐两许,闺门比三陈。风力咸通迈,艺业并纷纶。元方振高羽,洛令初解巾。自尔典名郡,所在号清淳。齐.....
莺啼序
清·俞樾
人生白驹过隙,早平分一半。忆生小、冷粥寒齑,十年辛苦莹案。登科记、秋风两度,蟾宫省识嫦娥面。尚寒酸苦守,青毡一灯孤馆。大好新安,草屩布袜,寄游踪汗漫。喜门外、问字人来,少.....
晓望吴城有感
宋末元初·陈深
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东流。
岁暮偶题二十二韵
元末明初·戴良
削迹边山邑,投身傍海城。驱驰悲世事,出处愧家声。学术元求志,文章岂为名。前涂迷轨辙,末路玷簪缨。藩国羁疏冗,衣冠备老成。乾纲遭久紊,坤轴值旋倾。朋旧千家泪,妻孥两地情。风.....
送人下第归荆溪
明·王立道
北上空嗟献玉非,梦魂先绕故园飞。长安晴日苍龙阙,荆渚秋风白板扉。红树渐随岐路尽,黄花如伴远游归。多才莫讶无知己,且向江头一振衣。
秋尽(其一)
清·李雯
秋尽江天木叶稀,空林日夕下寒晖。犹余蟋蟀依墙稳,更有苍鹰奉雀归。十月波涛掩粳稻,北风刀尺问裳衣。壮夫尽落飞蓬后,搔首徘徊立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