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秋景
抒情
怀古
写景
菊花
疾病
忧民
城池
美食
自然景色

译文

古人已经离去无法回归,今人却日日夜夜都想着回到泉台。
仔细看人生,只有生死是必然的,何必为了死后的苦难而忧虑呢?
追求名利、伪装欺诈的人竟然能活一世,他们忍受寒冷和炎热,却忘记了自身的骨骸。
不让金樽中倒映出翠绿的酒杯,而是等待着白骨上生出青苔。
九月清秋时,瘴气弥漫如同被洗涤一般,白色的岩石峰峦高耸如巨山。
荒庭中的落叶无法扫除,只有丛生的菊花争相开放。
瀼西的黄柑被霜打落,溪口的红梨被染成丹红色。
熊脂玉洁的美味佳肴,加上各种调料,最适合用新酿的酒来配。
从南窗病愈后心情轻松,很想去探访城西的梅花。
做官的人能够保持不丧失自己的意志,正是利用了这个时候来处理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晴欲出城以事不果》,通过对古人与今人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及时行乐的感慨。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人们终将归于尘土,因此不应过于执着于虚名与权谋,而应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他提到秋天的清新景色,如秋雨洗涤后的瘴气消散,高山峻岭的壮丽,以及丰收的柑橘和美酒。诗人病后起身,本想外出欣赏城西的梅花,但因事未果,反而觉得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正是应对世事变迁的最佳方式。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浈阳峡
明·释今无
不信江流有路通,双岩忽裂见虚空。石屏生觉霜筠细,云窦斜开鸟道穷。夜静爱当船上月,心閒受得峡中风。随时歇处吾归处,辛苦都来怯塞鸿。
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
宋·陆游
落日愁思把钓钩,南邻借得采菱舟。湖心月上明如昼,树杪风生冷逼秋。壮岁功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桐江一叶真奇策,莫为儿曹作滞留。
北门观涨
元·许衡
雨水添新涨,陂湖没旧痕。人迷堤口路,船上树头村。岁事知前误,秋耕未可论。谁怜徭役外,天亦吝深恩。
赠厉玄侍御
唐·周贺
山松径与瀑泉通,巾舄行吟想越中。塞雁去经华顶末,乡僧来自海涛东。关分河汉秋钟绝,露滴猕猴夜岳空。抱疾因寻周柱史,杜陵寒叶落无穷。
次韵友人山居秋日就述鄙怀八首(其一)
元末明初·王祎
月出东岭光,风来西树声。秋景倏然异,令人心意惊。君子有所蕴,失时终不鸣。独怜青镜中,白发日夜生。
减字木兰花
明·赵宽
姚江阻雨,寒风吹水,微波皱作鱼鳞起。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九日登明月台
明·刘戡之
今日登高处,令人思独茫。台留东晋古,江引北风长。细菊离容嫩,悠阳野色荒。年因迟岁序,白露未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