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

驿
写景
春景
情感
思乡
离别
送别
动物
老马
地点
果州驿
怀古

译文

驿站前的大路上,路标(堠)一个接一个,我不禁叹息何时能送我回家。
春天渐渐老去,池边馆舍的莺鸟花木显得愈发凄凉,夜晚我倚窗读书,灯火映照其中。
孤独的鸾鸟害怕跳舞而忧愁地照着镜子,老马因贪行而强忍着戴上马具(鞿)。
处处风尘扑面,不仅是在京洛(指京城)这样的地方,连行人的衣裳都会被风尘所染。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果州驿》,描绘了诗人身处驿站时的孤独与思归之情。首句"驿前官路堠累累"写出了官道上众多的里程碑,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叹息何时送我归"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内心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池馆莺花春渐老,窗扉灯火夜相依"通过春天的凋零和夜晚的灯火,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温馨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孤鸾怯舞愁窥镜,老马贪行强受鞿"运用比喻,孤鸾(比喻诗人自己)因愁苦而不愿照镜子,老马尽管疲惫仍被迫前行,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孤寂和坚韧。最后两句"到处风尘常扑面,岂惟京洛化人衣"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和风尘仆仆,诗人感叹这不仅是京城洛阳的风尘沾染衣裳,更是象征着人生的坎坷和世事的沧桑。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孤寂、思归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