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咏物
情感
送别
赞美
思乡
怀归

译文

我为何因为燕子的到来而欢喜?是因为这恰逢春天的时节。
燕子飞走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只是无可奈何地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凋零。
四季更迭就像一个循环,万物都在盛衰中更替。
我也生活在这世上,就像一个过客,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归宿。
离别的车马已经在门前,为何还要留恋不舍呢?
豁达的人对世事无动于衷,无论是欢喜还是悲伤,都认为没有区别。
难道在这天地之间,真的会有永远的会合,没有别离吗?
面对花朵不喝得酩酊大醉,燕子会笑你痴傻。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赠燕》,通过对燕子的观察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首句“燕来我何喜”描绘了诗人见到燕子归来时的喜悦,接着“感此中春时”流露出对春天到来的感触。然而,“燕去亦何有,无奈凋年悲”则转而表达对岁月流逝、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悲伤。诗人以四季轮回象征生命的循环,“四序如循环,万物更盛衰”进一步强调自然规律。他自比为世间过客,“我亦寓斯世,如客会当归”,暗示人生的短暂和终将回归尘土的命运。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骊车已在门,恋恋终何为”,诗人内心充满矛盾,明白达观者看待事物应无执念。最后两句“达人付无心,欣厌两俱非”表明,智者看待得失应超脱,无论是欢喜还是厌恶,都不足以改变生命的本质。诗人以“岂有天壤间,会合无别离”表达对生死离别的豁达态度,认为在天地之间,相聚与别离都是自然常态。结尾处的“对花不烂醉,燕子笑汝痴”则以自我解嘲的方式,说即使面对美景也不应沉溺,燕子似乎也在嘲笑诗人的过分执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燕子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哲理表达。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