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情感
夜晚
泛舟
渔舟
水鸟
月景

译文

第一句“无穷烟海接空濛,秦望稽山醉眼中。”可以翻译为:在朦胧的烟海中,远方的景色若隐若现,仿佛与天空相接。我站在秦望山和稽山之间,仿佛处于一种醉眼朦胧的状态中。
第二句“虹断已收千嶂雨,鹤归正驾九天风。”可以翻译为:彩虹消失,意味着千重雨幕已经过去;鹤鸟归来,正乘着九天的风飞翔。
第三句“渔舟容与横沙际,水鸟号鸣傍苇丛。”可以翻译为:渔船悠闲地停泊在沙滩边,水鸟在芦苇丛中发出鸣叫。
第四句“兴尽还家忽三鼓,半轮残月斗杓东。”可以翻译为:当游玩的兴致过去,准备回家时,忽然听到三更鼓声响起。此时,天空中只剩下一轮残月,北斗七星也在东方高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湖泽,夜色中归家的情景。首句"无穷烟海接空濛"展现出广阔而迷蒙的水面,如同浩渺的烟波与天际相连。"秦望稽山醉眼中"点明诗人置身于秦望山和稽山之间,醉眼朦胧,景色如梦似幻。"虹断已收千嶂雨"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彩虹消失,山峰在雨后的清新中若隐若现,犹如千重屏障般的山峦刚刚卸下雨幕。"鹤归正驾九天风"则借仙鹤归巢乘风而行,寓言诗人此刻心境的超脱与自由。"渔舟容与横沙际,水鸟号鸣傍苇丛"写实了舟行沙洲,渔舟悠然,水鸟在芦苇丛中鸣叫,营造出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最后,"兴尽还家忽三鼓,半轮残月斗杓东"表达了诗人游兴已尽,夜深人静之时,只见斗柄指向东方,残月半挂,暗示着归家的时间。整体来看,陆游的这首《泛舟泽中夜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他归家时的闲适与对生活的热爱。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寺居
明·贝琼
堪怜小儿女,相对色凄凉。有客夜元亮,无人候子桑。水萤飞宝地,山鸟入书堂。九曲溪头路,何时上小航。
何计部粤桥召宴淮上
明·陈迁
十年京洛风尘客,此日津前独泛舟。淮海鱼龙春梦暖,楚天烟雨雁声愁。坐邀明月临仙署,醉把残英感素秋。倾盖不知归路暝,停云芳树独淹留。
野居池上看月
唐·姚系
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泫露苍茫湿,沈波澹滟光。应门当未曙,歌吹满昭阳。远近徒伤目,清辉霭自长。
九日泛舟次伯氏韵时方从公路饮归
明·李流芳
有酒相呼定不违,休论城阙与村扉。佳人门外初停桨,令节风前已授衣。寒水荒湾秋澹荡,疏帘新月夜熹微。犹嫌未尽登临兴,良饮厌厌肯放归。
开化八景诗(其八)银渚月出
清·黄辉
新月涓涓影尚孤,渐移天际倩谁扶。片轮碾破秋千顷,永夜虚悬玉一壶。映渚易求丹桂种,沉波难觅水晶图。姮娥似念诗怀润,赠我清光满五湖。
泊慈湖
明·陶安
望阙无三舍,维舟忽再宵。欲晴微露日,近晚渐停飙。试起川神语,难稽国命招。迟明当发棹,带月荡江潮。
怆别
明·马守真
病骨淹长昼,王生曾见怜。时时对兰竹,夜夜集诗篇。寒雨三江信,秋风一夜眠。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
晚桥渔泊
明·孙询
黄昏溪上寂无喧,渔艇归来竞后先。风偃荻花欹醉笠,雨昏江树湿炊烟。瓮头绿蚁时时满,船尾金鳞个个鲜。不似姑苏愁绝夜,乌啼月落晓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