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暮年情怀
抒怀言志
读书抱负
感怀物候
壮志难酬
夜梦
孤寂
思乡之情
惜时
记梦

译文

暮年多感伤,孤梦久未成:到了晚年,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惆怅,独自入睡但许久都没能梦到想梦之物。
残灯暗无焰,宿雨滴有声:屋内只剩下微弱的灯光,光亮暗淡几乎无焰,夜里的雨水滴落发出声音。
食少夜常饥,展转空肠鸣:由于食物不足,晚上常常感到饥饿,肚子里空空如也发出声响。
老鸡虽三号,山窗终未明:即使老鸡鸣了三次(这象征着深夜的时分),但山间的窗户依然没有透出天明的迹象。
默诵旧记书,更觉负平生:默默地背诵着过去的书籍知识,更觉得此生有所辜负。
披衣搔短发,壮志浩纵横:我披上衣服,用手搔着稀疏的头发,心中壮志浩瀚纵横。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晓思》,描绘了诗人晚年的心境。首句“暮年多感怆”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悲伤。接着,“孤梦久不成”暗示了诗人孤独无依,连梦境也难以慰藉。环境描写细致入微,“残灯暗无焰,宿雨滴有声”,昏暗的灯光和雨声交织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通过“食少夜常饥,展转空肠鸣”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即使吃得少,夜晚也常常感到饥饿,辗转反侧,内心空虚。再以“老鸡虽三号,山窗终未明”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无奈,尽管天已微明,但窗外的景色依旧灰暗。最后两句“默诵旧记书,更觉负平生”流露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而“披衣搔短发,壮志浩纵横”则以动作和心理刻画,展现出诗人虽然年迈但仍怀有壮志未酬的豪情。整体来看,《晓思》是一首抒发老年孤独与壮志未酬之感的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内心世界。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