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宇
行
去
年
杜
宇
号
阡
陌
,
家
家
聚
首
忧
蚕
麦
。
岂
惟
比
屋
衣
食
忧
,
县
家
亦
负
催
科
责
。
今
年
略
不
闻
杜
宇
,
蚕
收
麦
熟
人
歌
舞
。
岂
惟
襦
新
汤
饼
宽
,
邻
里
相
约
先
输
官
。
田园
忧民
译文
第一行:“去年杜宇啼叫在田间地头,家家户户都因为蚕麦而忧心忡忡。”
第二行:“不仅仅是家家户户要为衣食而忧虑,县里也背负着催缴税款的责任。”
第三行:“今年却听不到杜宇的叫声了,蚕麦丰收让人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
第四行:“不仅仅是新的衣物和美食可以让人感到宽慰,邻里之间也相互约定要先给官府缴纳税款。”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杜宇行》,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情景,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变迁。去年杜鹃鸟(杜宇)的啼叫预示着农忙时节的到来,家家户户为蚕麦的丰收与赋税担忧。诗中表达了农民不仅个人衣食忧虑,连地方官府也催促缴纳赋税的压力。今年则有所不同,杜宇不再哀鸣,取而代之的是丰收的喜悦,蚕丝新衣和麦子熟透,人们欢歌笑语。不仅衣物丰饶,连汤饼也更加宽裕。农民们甚至主动先将收获的一部分送给官府,反映出他们对官府态度的变化,以及生活状况的改善。整首诗以杜宇的叫声作为时间线索,通过对比手法,生动描绘了农民从忧患到喜乐的生活转变,展现了宋代农村社会的一个侧面。陆游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苦雨(其二)
明末清初·彭孙贻
泽国三秋候,神州一壑馀。积阴蒸岳渎,流润湿琴书。卧榻朝喧黾,高田夜拾鱼。何时洗兵马,买笠共樵渔。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洞庭湖
唐末宋初·张泌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野望
清·李沂
风卷蓬根野日昏,含凄倚杖望孤村。村中昨夜逃亡尽,还有催租吏打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