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日
例
谢
门
前
客
,
深
藏
箧
里
书
。
衣
穿
但
重
补
,
饭
足
不
求
馀
。
山
溜
鸣
庭
际
,
藤
阴
接
屋
除
。
何
劳
厌
三
伏
,
俯
仰
即
秋
初
。
写景
夏天
抒情
读书
田园
怀古
节气
译文
谢家门前迎来远道客,他们将深藏的书籍放在箱子里。
衣服穿破了也只是反复修补,饭食足够就不再求多。
山间清泉在庭院里鸣响,藤蔓的绿荫连接着房屋。
何必讨厌三伏的酷暑呢?抬头低头间,秋天就已来临。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夏日》,描绘了夏日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心境。首句“谢门前客”暗示了诗人可能在家中避暑,不愿接待访客,体现了他的宁静生活态度。次句“深藏箧里书”则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珍视,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愿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衣穿但重补,饭足不求馀”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出诗人节俭朴实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多余的物质享受,只满足于基本的温饱。“山溜鸣庭际,藤阴接屋除”描绘了室外的自然景象,清凉的山泉声和藤蔓带来的阴凉,为夏日增添了几分清新与宁静,诗人寓情于景,流露出对自然的喜爱。最后两句“何劳厌三伏,俯仰即秋初”,诗人感叹不必因为酷暑而厌烦,转眼间秋天已悄然来临,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期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平和,以及对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