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渊
明
云
三
径
就
荒
松
菊
犹
存
盖
以
菊
配
松
也
余
读
而
感
之
因
赋
此
诗
菊
花
如
端
人
,
独
立
凌
冰
霜
。
名
纪
先
秦
书
,
功
标
列
仙
方
。
纷
纷
零
落
中
,
见
此
数
枝
黄
。
高
情
守
幽
贞
,
大
节
凛
介
刚
。
乃
知
渊
明
意
,
不
为
汎
酒
觞
。
折
嗅
三
叹
息
,
岁
晚
弥
芬
芳
。
写花
咏物
菊花
抒情
哲理
怀古
读书
惜时
译文
菊花像品行端正的人,独自凌驾于冰霜之上。
它的名字被记录在先秦的书籍中,功绩标明在列仙的方册里。
在众多花儿纷纷零落的时候,只有这几枝菊花还保持着黄色。
它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幽静的贞节,大节凛然,刚正不阿。
由此才知道陶渊明的意图,他并非只是为饮酒而写诗。
人们折下菊花,闻香三叹,到了岁末它更加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他以菊花和松树为题材,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品格的敬仰以及对坚韧高洁精神的赞美。诗中的“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傲霜斗雪的姿态,象征着高尚的品性。诗人提到菊花在先秦书籍中有名,在仙家药方中也有记载,进一步强调其历史地位和药用价值。“纷纷零落中,见此数枝黄”描绘了菊花在百花凋零时依然坚守的景象,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直接赞美了菊花的高洁情操和刚直不屈的精神,这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理念相契合。最后两句“乃知渊明意,不为汎酒觞”表明诗人理解了陶渊明选择隐居并非只为饮酒作乐,而是坚守内心的清高和节操。诗人自己也在“折嗅三叹息,岁晚弥芬芳”中表达了对菊花品质的深深感叹,认为即使到了岁末,菊花的香气仍然浓郁。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菊花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陶渊明式生活的向往。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闭关
唐·白居易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掩关来几时,髣髴二三年。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