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夏
野
兴
三
首
(
其
三
)
扇
堕
巾
攲
午
梦
回
,
鸣
鸠
又
唤
雨
丝
来
。
数
行
褚
帖
临
窗
学
,
一
卷
陶
诗
傍
枕
开
。
糠
火
就
林
煨
苦
笋
,
密
罂
沉
井
渍
青
梅
。
艾
人
行
复
巍
然
出
,
老
大
难
堪
节
物
催
。
夏天
写景
读书
惜时
节令
端午
怀旧
译文
午梦被摇落的扇子与歪斜的头巾惊醒,鸣叫的斑鸠又在召唤雨丝的到来。
临窗学习书法,翻阅着数行褚帖的字帖。在枕头旁打开一卷陶渊明的诗集阅读。
在树林中用糠火煨煮苦笋,将青梅沉入密封的井中腌制。
艾草编织的人形物品再次巍然挺立,然而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到老大难堪,节令的更替催人老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于午梦醒来,感受到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鸣鸠的叫声仿佛在呼唤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人以临窗学书、枕边读诗的方式,享受着闲适的生活节奏。通过“数行褚帖”和“一卷陶诗”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书法与文学的热爱。接着,诗中提到以糠火煨食苦笋,用密罐浸泡青梅,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夏日里独特的饮食习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最后,“艾人行复巍然出”一句,不仅描绘了端午节艾草人的出现,也暗含了岁月流转、年华老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与日常生活,融合了文化雅趣和个人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岁晏同左生作
唐·韦庄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