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山水田园
情感
思乡
景物
抒怀哲理
写鸟
鹭水
读书
记梦

译文

懒散地在山中与农人一同劳作,听闻砍树的声音便想起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地间仿佛开启了千年盛会,人们躺在衡庐之上,心中涌起百感交集的情感。
我不允许春风分享我的一半空间,只能独自将明月环绕在这孤城之中。
江水从古至今一直清澈碧绿,我可以到江边与你们一同洗去世俗的尘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未能参加鹭洲胜会的遗憾之情,却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与会者的欢聚氛围。首句“懒慢山中学耦耕”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农耕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闲适而略带慵懒的生活态度。接着,“丁丁伐木忆同声”则通过伐木的声音,唤起了对朋友相聚时的共鸣与回忆,营造了一种虽不在场但心系群体的情感氛围。“天开章贡千年会,人卧衡庐百感生”两句,将时空拉长,既指出了历史的悠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章贡两地的千年聚会,与诗人躺在床上的百感交集形成对比,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以及个人情感的深沉。“未许春风分半席,独将明月拥孤城”表达了诗人虽然不能亲临盛会,但依然能够通过想象与心灵的连接,感受到那份温暖与光明。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和谐,明月则代表了纯净与宁静,诗人选择与之相伴,既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守护。最后,“从来鹭水澄澄绿,好向江门共濯缨”以鹭洲的绿水和江边的濯缨为喻,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寓意着诗人渴望与朋友们共同享受清雅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他对友情和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友谊、自然与和谐生活的深刻思考。

邹元标

316首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猜您喜欢

清平乐
清·许禧身
彩毫留影。态若閒云静。手把一篇奇字问。权当合家欢庆。如生玉色温文。何其青鸟无痕。只道仙凡可转,终朝面壁消魂。
雪后北墙
宋·周紫芝
携儿聊作北墙行,泥雪初乾杖履轻。病后茶枪浑不要,眼前蔬甲喜全生。鸟声渐软春应近,梅萼催香日自晴。忽忆读残书未了,却须归趁小窗明。
咏怀(其五十二)
魏晋·阮籍
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滨。朱颜茂春华,辩慧怀清真。焉见浮丘公,举手谢时人。轻荡易恍惚,飘飖弃其身。飞飞鸣且翔,挥翼且酸辛。
高阳台·感怀
清·许禧身
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黯消凝。炉内香残,案上灯昏。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一样无眠,静.....
三月晦到大庾
宋·张九成
我登超然台,积雨久不止。台下柳成行,柳下满塘水。环塘率乔木,照影弄清泚。恍如在故乡,西湖古寺里。气象极幽深,景物尽苍翠。十年劳梦想,一夕居眼底。独坐不能去,颓然起深思。钟.....
长清道中二首(其二)
明·王樵
我忆茅山下,营居碧树团。饱书堪万卷,睡日到三竿。有用心常乐,无挠梦亦安。何如风雪道,只跨旧征鞍。
次韵奉酬家仲畇尚书
清·吴存义
昔我居柴墟,菰芦托幽窅。弱冠事柔翰,闭户恣研讨。经畬服许郑,词条撷江鲍。如以碧镂管,仰窥青玉昊。沥液漱回甘,散襟抒夙抱。咫闻夸耳食,奥阼矜目巧。通籍入承明,阊阖集簪袅。兹.....
葺旧居有感
明·顾清
忆昨移家日,真移一束书。梦犹循旧境,时亦待閒居。俯仰嗟邻近,经营荷庆馀。儿郎誇善颂,风木正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