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抒情
写景
怀古
情感
赞美
写雪
抒情+写景

译文

一位隐居的人在茅屋下读书,这家人是前朝的忠孝之家。
他的读书声宛若商声从金石中传出,又像长啸声隔着烟霞。
风吹过,清亮的漏音相互应答,雪洒在虚开的窗户上,显得更加韵味深长。
洛阳的学子们应该效仿他进行吟咏,我却怜惜那司马在此地只能听琵琶的弹奏。

赏析

这首明代袁华的《书声斋为钱生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幽人读书茅屋底”展现了主人公在简陋的茅屋中潜心苦读的形象,暗含其淡泊名利的品格。接着,“况是前朝忠孝家”点明了钱生家族的优良传统,增添了诗的厚重感。“宛若商歌出金石,又如长啸隔烟霞”运用比喻,将读书声比作金石间激荡的商歌和穿透云雾的长啸,既形容声音的深沉有力,又暗示了知识的深入人心。风吹过,漏壶的声音与读书声相互应和,营造出宁静而和谐的学习氛围;雪落窗户,增添了清冷的意境,使得读书声更加悠扬。最后两句“洛下诸生应效咏,却怜司马听琵琶”,以洛阳学子的共鸣和司马迁聆听琵琶的典故,表达了对钱生才华的赞赏以及对他未来成就的期许。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典故,赞美了读书人的精神追求,寓教于乐,富有感染力。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