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山
水
画
待
渡
见
孤
舟
,
穿
林
望
高
阁
。
雨
馀
泉
脉
动
,
日
照
岩
光
薄
。
闭
户
茅
屋
深
,
汲
水
松
花
落
。
回
首
白
云
间
,
两
人
相
对
酌
。
写景
山水
抒情
写雨
闭户茅屋
汲水松花
白云间
两人相对酌
译文
见到一艘孤舟停泊待渡,穿林海看到高阁凌云。
雨后泉水脉脉流动,阳光照在岩石上显得光影斑驳。
关闭门户深入茅屋内,从井中汲水松花飘落。
回望白云缭绕之处,两人对饮共酌。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水画卷。首句“待渡见孤舟”,描绘了等待渡船时所见的孤独小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穿林望高阁”一句,通过穿过树林望向远处的高阁,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增添了层次感。“雨馀泉脉动,日照岩光薄。”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雨后山间的景象,泉水在阳光下轻轻波动,岩石在日光下泛着微弱的光芒,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闭户茅屋深,汲水松花落。”诗人将视线转向近处,描述了一座隐于深山中的茅草屋,屋主正在取水,而松花随风飘落,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自然的气息。最后,“回首白云间,两人相对酌。”这句诗以一个悠远的视角收尾,仿佛诗人站在高处,回望那片云雾缭绕的山间,只见两位友人相对而坐,饮酒畅谈,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盛景年
6首
至正十三年乡贡
猜您喜欢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巡边宿岩昌驿
明·王云凤
病馀强起一巡边,古驿无人但野烟。药裹自煎红榾柮,茶铛还汲碧潺湲。波涛声送床边雨,星斗光悬屋里天。欲吊忠魂何处冢,空留名姓自山川。
闻吕敬夫移居五首(其五)
元末明初·郭翼
雨映清秋解郁陶,无端舒啸倚东皋。终怀楚国屠羊肆,已愧江州食犬牢。五夜新凉吹枕几,十年旧梦落波涛。老来亦慕归耕好,田屋芃芃黍豆高。
雨霁,与近邻小游
清·李宪噩
屋角雌鸠鸣,山家知足雨。凉飔始振条,阴霭尚延圃。适野聊薄游,遂及田间侣。沙水浑亦洁,忻然过前浦。登高瞰原隰,新华满禾黍。明丽出远山,飒爽启晴宇。岭霁云犹烧,林暝月已吐。乘.....
天仙子·皋亭看桃花
清·佟世南
隐隐青山濛碧雾。小艇但随流水去。荒村何处问桃花,芳草渡。斜阳暮。一片红云遮去路。偏怪东风吹不住。点点胭脂飘细雨。人家疑在武陵源,花乱舞。莺乱语。只恐刘郎来又误。
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其二十四)
清·张鹤龄
斜阳下古台,画烛唤传杯。楚舞空江怨,燕筑暮云开。片云移翠竹,零雨落黄梅。天北星辰指,江南书剑来。
桃花雨乐府一章寄翼之
元·吾丘衍
秦源春梦阳台晚,风散惊红作秋苑。闲阴碧树摇暖云,茸苔罗水香氛氲。蝶飞不湿烟绵路,吴娥怨涩鸾阶步。参差海羽双燕来,依微石舞潇湘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