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谦
遣
其
子
溥
来
学
因
寄
诗
和
答
名
士
何
妨
涧
谷
栖
,
丹
崖
高
耸
白
云
低
。
东
风
莺
绕
千
章
木
,
春
水
鱼
游
九
曲
溪
。
教
子
早
年
窥
汗
简
,
从
师
穷
巷
乐
羹
藜
。
茅
堂
日
候
巾
车
到
,
花
遍
山
园
草
满
畦
。
写景
春天
山水
教子励志
亲情
田园
译文
名士可以在山谷间栖居生活,丹色的崖壁高耸入云,而白云则低垂在天际。
东风中,黄莺绕着繁茂的树木欢唱,春水里的鱼儿在九曲溪中游弋。
教导孩子从小就阅读古籍典籍,跟随老师学习在僻巷里也乐在其中,以粗茶淡饭为乐。
茅草搭建的房屋每日等候着来访的客人,满园的花草和遍地的青草展现出勃勃生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士隐居于山林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首联“名士何妨涧谷栖,丹崖高耸白云低”以“名士”自居,选择在山涧山谷中栖息,与高耸入云的丹崖和低垂的白云为伴,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颔联“东风莺绕千章木,春水鱼游九曲溪”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景象。春风轻拂,黄莺围绕着千年的树木飞翔,春水潺潺,鱼儿在九曲溪中悠然游弋。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欣赏与赞美。颈联“教子早年窥汗简,从师穷巷乐羹藜”则转而表达教育的重要性。诗人认为,从小就要教导孩子学习历史典籍(汗简),并且在生活简朴的环境中,从师学习,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这体现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尾联“茅堂日候巾车到,花遍山园草满畦”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幕:每天等待着学生(巾车)的到来,在充满鲜花的山园和长满青草的田地间度过。这一场景温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与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学习的美好画面。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梁寅
252首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春日湖上(其四)
宋·武衍
船里歌声去复还,游人乐在酒杯间。争如策蹇长堤上,细看南山与北山。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