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送别
写景
抒情
城市
春天
离愁情感

译文

1、四匹高头大马正拉车行进,承受皇恩从京城出发。
2、五座城门宫中报时已断,千里之外布帆高飞远航。
3、远望吴山矗立炊烟袅袅,楚地树木莺啼花稀。
4、路过的城门旁您应稍作停留,不久之后就要换上春衣。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暮春都门送客》描绘了春天傍晚送别友人的场景。首句“四牡正騑騑”以骏马奔驰的形象,展现了出行的急切与热闹,暗含着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承恩出帝畿"则表达了友人因皇恩而出京的荣耀,也寓含着离别的庄重。接下来,“五门宫漏断”写出了都城夜晚的寂静,宫门钟声已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来临。“千里布帆飞”则通过广阔的视野,展现出友人旅程的遥远,帆影疾驰,寓意着友情的绵长。“烟火吴山远,莺花楚树稀”描绘了沿途景色,吴地的炊烟和远方的山峦,以及楚地的稀疏花树,构成了一幅渐行渐远的画卷,寓言着友人渐行渐远的旅程。最后两句“过门应暂住,不久换春衣”,诗人希望友人在路过自己家门时能稍作停留,但又明白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春天即将过去,他很快就要换上新衣,迎接新的季节。这既是对友人的关怀,也是对离别后各自生活的期许。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祝福,是一首富有韵味的送别之作。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