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抒情
地点
秋天
怀古
赞美
古洞烟霞
佳节
情感

译文

延陵精舍位于东溪口,六曲屏山对着空窗牖。
绝壁连着山冈延伸进万松林,一条大涧盘旋曲折如同斗大。
盘石上垂下的萝藤更加茂密偏多,黄精潭上奏响冰弦般的琴音。
一切化成了水月三千大千世界,古洞中烟霞美丽仿佛小有天地。
烟霞渐渐消失在远方,水月之境让人忘却世事。
谁又能知道这个鲁中的老人,其实已经从川上的比喻中领悟了道理。
溪水向东流去与泮林相接,云泉汇聚之处翠绿的衣裳簇拥着。
曾经的金门隐士现在一起踩着同一路石迹,白头的老樵夫也来听琴。
五月时节的孤亭里秋声响起,大家坐在柽阴下喜爱流水的声音。
在那矶边借你洗涤尘世的污垢,何必要去箕山洗双耳呢?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东溪精舍杂咏》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首句“延陵精舍东溪口”点出地点,接下来的“六曲屏山对虚牖”展现了精舍四周的自然景观,如同屏风般环绕,窗户透出虚无的意境。“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两句,描绘了险峻的山势和宽阔的溪涧,给人以壮丽而深邃的感觉。瀑布或溪流在“盘石垂萝密更偏”的环境中显得更为幽静,黄精潭上仿佛有冰弦之音,增添了神秘的诗意。“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进一步渲染了洞天福地的景象,水月交融,烟霞缭绕,如梦如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超脱世俗的心境。“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两句,通过烟霞与水月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之情。诗人借用鲁中叟的典故,寓言自己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生活的哲理。“溪水东流接泮林,云泉佳处萃青衿”则描绘了溪流与学府的连接,暗示了此处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诗人回忆与友人共游的时光,感叹金门旧隐的友情和老樵听琴的恬淡生活。最后,“孤亭五月秋声起,列坐柽阴爱流水”描绘了夏日凉亭中的清幽氛围,听着潺潺流水,诗人感到洗涤心灵的宁静。结尾“借君矶畔濯尘缨,何必箕山洗双耳”表达出诗人不慕名利,乐于在此处享受自然与友情的真谛。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溪精舍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