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待
诏
自
京
回
必
逊
王
修
撰
寄
声
相
问
赋
诗
以
答
之
几
年
分
教
向
长
沙
,
此
日
摛
文
在
帝
家
。
清
禁
日
斜
还
视
草
,
白
门
朝
退
暂
看
花
。
玉
壶
载
酒
多
同
醉
,
青
鬓
流
年
想
未
华
。
近
得
故
人
天
上
别
,
感
君
传
语
问
烟
霞
。
写景抒情
别离情谊
怀念故乡
秋天主题
情怀
情感传达
人文地情
译文
分教多年后在长沙任职,今天又在此帝家施展文采。
傍晚时分在宫中继续处理政务,暂且离开朝廷到白门看花。
玉壶中载满酒,我们常常一同醉倒,青丝般的年华尚在,我们还未显老。
最近收到了远方故人的消息,他们正身在别处,我感念你的传话,问及那遥远的烟霞。
赏析
这首明代王恭的诗《高待诏自京回必逊王修撰寄声相问赋诗以答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自京城返回后的关切与互动。首句“几年分教向长沙”,回忆了朋友在京都任职的时间,暗示了离别的长久和异地的思念。次句“此日摛文在帝家”则赞美朋友在京中才华得以展现,受到朝廷的青睐。“清禁日斜还视草”,描绘了朋友在繁忙公务之余,仍能在皇宫中处理政务的情景,显示出其职责的重要和忙碌。接下来,“白门朝退暂看花”则写朋友在结束朝会后,短暂地欣赏自然之美,寻求心灵的放松。“玉壶载酒多同醉”,通过饮酒共度时光,表达了诗人与朋友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相聚的期待。而“青鬓流年想未华”则感慨岁月匆匆,担心朋友青春不再。最后两句“近得故人天上别,感君传语问烟霞”,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也寓言了朋友在京中的地位,仿佛如神仙般令人仰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