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
江
百
咏
(
其
十
九
)
湖
亭
城
外
高
堂
俯
碧
湾
,
山
如
螺
黛
水
如
环
。
有
时
鼓
棹
来
寻
胜
,
直
到
斜
阳
未
欲
还
。
写景
山水
地点
湖亭
抒情
时间
斜阳
赞美
城市
郴江
写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开篇“城外高堂俯碧湾”一句,设置了全诗的意境,将读者带到了一个远离喧嚣、宁静幽雅的自然景观之中。这里的“高堂”指的是湖亭,而“碧湾”则是周围被青山环绕的水域,这个场所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让人心旷神怡。紧接着,“山如螺黛水如环”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景色。山峦蜿蜒如同古代画家笔下的细腻描绘,而湖水则宛如精致的玉环,展现出自然之美。“有时鼓棹来寻胜”一句,引入了人物行动,显示诗人不仅欣赏静态景色,也乐于动中感悟。这里的“鼓棹”指的是划船前进的声音,而“寻胜”则是寻访美丽风光之意。最后,“直到斜阳未欲还”一句,以时间为线索,勾勒出诗人徜徉忘返的心境。“斜阳”即西沉的太阳,不仅描绘了景色,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人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流连忘返,直至夕阳西下也不愿离开,这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阮阅
131首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