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
死
心
禅
师
莫
怪
狂
僧
骂
死
心
,
死
心
结
夏
破
丛
林
。
丛
林
明
眼
如
相
委
,
此
话
须
教
播
古
今
。
讽刺
怀古
禅
咏人
译文
1、不要责怪狂野的僧人骂那颗死心,死心结夏(可能是指某种禅修状态)破坏了丛林的宁静。
2、如果丛林中的明眼人(可能指佛门弟子或高僧)愿意接受这种教诲,这种话必须要被广泛传播,教育后人,古今通用。
赏析
这首诗《讽死心禅师》由宋代诗人释法忠所作,通过对“死心禅师”的讽刺,展现了禅宗修行中的深刻哲理与对传统规矩的反思。首句“莫怪狂僧骂死心”,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口吻,揭示了禅师在修行过程中的独特态度和行为,暗示了其不被常人理解或接受的一面。这里的“狂僧”并非贬义,而是指出了禅师在追求真理时可能表现出的超脱常规的行为模式。次句“死心结夏破丛林”,进一步描绘了死心禅师在特定时期(结夏)打破传统修禅规矩的行为。结夏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制度,期间僧侣需遵守严格的戒律。而“破丛林”则形象地表达了禅师挑战传统、寻求内心真实体验的决心。后两句“丛林明眼如相委,此话须教播古今”,则转向了对禅师行为的评价与意义的探讨。这里“丛林明眼”指的是那些深谙佛法、洞察世事的高僧大德。禅师的行为虽被视为反传统,但其背后的意图是为了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探寻更本质的真理。因此,这番言论应当被广泛传播,让后世之人也能从中受益,引发对自我、对世界、对真理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讽刺的手法,巧妙地传达了禅宗修行中对于传统规矩的质疑与超越,以及对个人内心探索与真理追求的重视。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禅宗思想的特色,也体现了诗人对禅学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
猜您喜欢
摸鱼子(其三)从耕客箧中,见德清蔡远士词笺,爱其得蘋洲、玉笥之遣,寄此以代折札
清·龚翔麟
问而今、填词好手,几人肯学姜史。风流近数由拳侣,最是青莲兄弟。逢小李。曾斗句、玲珑阁畔题红纸。白藤箱启。露粉砑银光,霜花腴卷,奉橘数行字。酒边唤,记曲云鬟娘子。红牙缓缓歌.....
定子
唐·李商隐
檀槽一抹广陵春,定子初开睡脸新。却笑吃虚隋炀帝,破家亡国为何人。
喜雨歌赠姚炼师
元末明初·王冕
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吾生政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大官小官人父母,杀犬屠牛事何苟?南风日日吹.....
题查少白诗草
清·林维丞
堂堂旗鼓壮瀛东,多少名流拜下风。万里波涛供啸傲,一囊琴剑老英雄。诸侯倒屣争迎客,海贾求诗愿识公。我亦骚坛称弟子,心香一瓣礼南丰。
嘲海阳童试错误联
清·待考
令尹降为楚小吏;子贱诰封鲁大夫。
景德八咏(其八)补衲亭
明·朱愚
老衲密密缝,百结烦千辛。已交木上坐,不染世间尘。
与客谈徐武功事感赋
清·张宝森
三百年中两妖鸟,秦会之后徐有贞。同罪者谁?御史王文。同功者谁?将军石亨。前日议南迁,今日议夺门。武功武功,尔亦腼然人,甘与分尸之桧万年遗臭独何心!宋少保,明少保,栖霞山色.....
嘲张祜
唐·朱冲和
白在东都元已薨,兰台凤阁少人登。冬瓜堰下逢张祜,牛屎堆旁说我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