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翠
庭
惠
丹
荔
兼
教
以
诗
次
韵
(
其
二
)
塔
峰
高
处
暮
云
遮
,
七
里
文
章
阀
阅
家
。
清
泛
兰
桡
江
曲
折
,
醉
眠
松
榻
月
横
斜
。
诗
成
粉
笔
题
霜
管
,
云
静
天
空
堕
露
花
。
为
倚
冰
盘
荐
珍
果
,
清
香
无
限
沁
衰
牙
。
写景
山水
抒情
咏物
赞美
秋节
佳节
写鸟
场景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塔峰高处暮云遮”以塔峰和暮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诗中所描述的场景具有超凡脱俗之感。接着,“七里文章阀阅家”一句,巧妙地将地理距离与文化层次联系起来,仿佛在说这片土地不仅风景优美,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泛兰桡江曲折,醉眠松榻月横斜”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江面泛舟的清雅与松下小憩的悠闲,月光斜照,增添了几分浪漫与宁静。这种生活情境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成粉笔题霜管,云静天空堕露花”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粉笔题诗于霜管之上,既是对传统书写方式的传承,也是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表达;云静天空坠露花,则是大自然奇妙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最后,“为倚冰盘荐珍果,清香无限沁衰牙”一句,以品尝珍果的细节收尾,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与满足,也寓意着诗人的精神愉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生活情境和艺术创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