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
共
出
近
诗
百
馀
篇
携
归
灯
下
读
竟
题
小
诗
其
后
三
首
(
其
三
)
东
平
不
复
叹
涂
穷
,
有
侄
贤
如
阮
仲
容
。
净
观
庵
中
诗
作
社
,
水
西
山
下
酒
分
钟
。
写景抒情
亲情
作交流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叔共出近诗百馀篇携归灯下读竟题小诗其后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侄子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首句“东平不复叹涂穷”,借用了古代成语“东施效颦”之意,暗喻侄子的才华如同阮籍一样,虽身处困境而不失风骨,不再感叹命运的不公。这里巧妙地将侄子与历史上的名士阮籍相提并论,赞美了侄子的才情。接着,“有侄贤如阮仲容”一句直接点明了对侄子的赞誉,将侄子比作阮籍,进一步强调了侄子的才华和品德。“净观庵中诗作社,水西山下酒分钟”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净观庵中,诗人们聚在一起,以诗会友,共同探讨诗歌艺术;水西山下的酒馆里,大家举杯畅饮,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歌创作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侄子才华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清明二首(其二)
唐·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
出商州有感
宋·王禹偁
圜丘恩例得量移,笑领全家出翠微。惟有来时的颅马,商山埋骨不同归。
梁孝廉敦五公车北上辱书见辞诗以送之(其二)
明·释今无
君家旧簪笏,似舅岂云虚。事业旧麟阁,文章新石渠。芦沟匹马外,御苑惠风纡。遥忆飞花处,何人念倚闾。
王母蟠桃图为中丞张明崖母夫人寿六首(其六)
明·孙承恩
青鸟飞来道意真,江南已是太平民。还将宴喜称觞酒,醺作乾坤大地春。
慕云庵
元末明初·张昱
此庵长与此云期,大孝终身有慕之。杯棬更无重饮日,板舆安有再乘时?行天雨绝皆为泪,落日乌啼总是悲。谁刻会稽山下石,悠悠千载白云词。
为唐佐弟寿
元·魏初
兄弟惟君我,相看半白头。迩来方聚首,今又问行舟。风雨山窗夜,鸡豚石涧秋。此期须有日,灯火读书楼。
寄怀蒲衣弟
明末清初·王鸣雷
天地岂无意,北风吹小斋。不因云雁起,那感弟兄怀。微躯幸无恙,远托渐多佳。惭愧梅花下,依稀白满阶。
舟中得家弟书
明·谢与思
珠江万里双鱼赤,飞坠云中字一尺。世途莽荡三荆劈,开亟此际肠应直。肠应直,可奈何。中流鼓枻扬素波,层峦突兀垂青萝。一饮一石宁足多,烂醉却把山灵呵。我独胡为长坎轲,弟也意气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