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雪后
写花
梅花
怀古
抒情
记梦
读书
情感
思乡
写鸟
节令
大雪
地点
北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雪后漫步北墙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首句“携儿聊作北墙行”,展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诗人与孩子一同散步,享受着冬日的宁静。接着,“泥雪初乾杖履轻”一句,通过细腻的观察,表现了雪后地面的干燥,以及行走时的轻松感。“病后茶枪浑不要,眼前蔬甲喜全生”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身体恢复的喜悦,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茶树经过冬天的休眠,不再需要采摘,而蔬菜却在春天的阳光下生机勃勃地生长,给诗人带来了欢愉的心情。“鸟声渐软春应近,梅萼催香日自晴”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随着鸟鸣声变得柔和,诗人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梅花的花蕾催促着香气的散发,预示着晴朗天气的到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变化,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最后,“忽忆读残书未了,却须归趁小窗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他想起了未完成的读书之事,似乎在忙碌与宁静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存。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北墙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