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起
步
至
湖
亭
三
首
(
其
三
)
病
馀
犹
著
杖
藜
扶
,
临
水
依
然
一
老
夫
。
不
用
苦
烧
红
蜡
烛
,
桃
花
解
笑
白
髭
须
。
写水
抒情
桃花
春天
抒情老态
疾病感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后拄着拐杖的老者,独自来到湖边的情景。老者虽身体欠佳,却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他选择在湖边漫步,或许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或是对生命的思考。“病馀犹著杖藜扶”,开篇即点明了人物的状态——病愈之后,行动不便,需要借助拐杖行走。这既体现了老者的身体状况,也暗示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不易。“临水依然一老夫”,接着描述老者来到湖边,面对水天一色的美景,依然保持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亲近。这里的“一老夫”不仅指出了人物的身份,也蕴含了对老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不用苦烧红蜡烛”,这一句则转而描写老者的心态。在湖边散步时,他无需借助昏暗的灯光,因为周围的环境已经足够明亮。这句话不仅表现了老者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感受,也暗示了他对生活态度的乐观和对简单事物的满足。“桃花解笑白髭须”,最后以桃花的形象来比喻老者,桃花的绽放与老者的白须形成鲜明对比,但桃花“解笑”的形象赋予了老者一种超然的风趣和对生命美好的领悟。桃花的“笑”不仅是对老者白须的欣赏,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捕捉和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在病后仍然热爱生活、享受自然的态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问津亭联
清·吴恭亨
渔父不来,桃花何处;空亭独坐,流水自闲。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甲子岁除作(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欲寒先作雾,将暖更吹风。岁尽从今夜,春来自故宫。草犹含蕙绿,花已破桃红。腊酒琉璃盏,殷勤入掌中。
夫人閤春帖子(其三)
宋·胡宿
酿酒渟神水,延年饮露华。八风朝圣日,三境住仙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