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怀
便
写景
写山
怀古
抒情
友情
思乡
写水
人生感悟

译文

我的姓氏来源于冯翊,而现在我的珠光宝气散落在后世子孙之中。
我只是听说华山之名,却从未亲眼见过它的真实色彩。
三座山峰耸立,在我眼前只是一些石刻的遗迹。
谁能想到在华山之巅的玉井旁,莲花散发出香气,飘落在清凉的渭水之北。
山峰和悬崖变幻莫测,陡峭的形态让人觉得关中地区都变得狭窄了。
难道这里没有热爱山川的人吗?只是他们没有用笔墨来描绘它。
华山是曲江的后代,当你有空闲的时候,可以邀请我。
当我回来时,我的行囊里装满了新的画图,画上的山石还带着湿气,像烟雾一般。
当我在明亮的窗户前欣赏这些画作时,仿佛我就到了我的家乡。
我一生都在随着官职的调动而游历各地,长久以来都是东南的客人。
我在泰山的田地旁生活,我的住所周围都是泉水和小石。
我因为对官府的恩情和俸禄心存感激,所以虽然年纪大了却还不能回家。
更何况秦川离我如此遥远,我恐怕此生再也回不去了。
当我抬头看见华山那峻峭的面孔被苍烟覆盖时,我只能从画中识别它的形象。
当我完成这首诗送给你时,你可以想象我在这三次叹息中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由金代诗人党怀英所作,名为《题张维中华山图》。诗中描绘了对中华山的向往与赞美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华山的雄伟与壮丽。首句“苡珠散遗胄,我姓出冯翊”以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散落的珍珠,暗示自己的出身与中华山的联系。接着,“空闻华山名,未始见颜色”表达了诗人虽知华山之名,却未曾亲见其景的遗憾。接下来的几句“三峰擢觚棱,经眼但石刻。那知玉井莲,香落清渭北”描绘了中华山的三峰高耸入云,仿佛直插天际,而诗人只能在石刻上见到其影。更进一步,诗人想象着玉井莲花的香气飘荡在渭水之北,充满了对中华山美景的遐想。“巅崖划变转,势走关辅窄”描述了中华山的山峰峭壁,险峻异常,其气势似乎能贯穿关中地区。然而,“岂无爱山人,不解傅粉墨”则表达了对那些不懂得用画笔描绘山川之美的人的惋惜。随后,“多才曲江裔,公暇日招揖。归装贮新图,尚带烟雾湿”提到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张维,他在闲暇时绘制了中华山的画卷,并将其视为珍宝,画面仿佛还带着山间雾气的湿润感。“明窗一传玩,恍若到乡国”表达了诗人看到这幅画时的激动心情,仿佛自己已经回到了故乡。最后,“我生随宦游,久作东南客。有田泰山下,绕屋皆泉石”回顾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虽然身处他乡,但心中仍怀念着家乡的山水。“怀恩恋官廪,老大归未得。况复秦川遥,便恐此生隔”表达了诗人对官职和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最后,“崚嶒苍烟面,只许画中识。诗成持送君,想像三叹息”总结了对中华山的向往与对画作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山水的无限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对中华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