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怀古
抒情
哲理
离别
送别
山水
悼亡

译文

多次收到诏书催促我进入承明殿(指朝廷),但我却不愿在黄阁(指官府)前露面。
我渴望归隐山林,与村野老人为伍,因为我本就是清净无尘的禅僧。
苔藓生长在古老的文塔上,如今已经成了一种古老的景象,影子挂在山房的墙壁上,却唤不回往日的回应。
我仍时常想象着在泉石之间漫步的情景,那时我倚靠在岩石上,身旁只有一根枯萎的藤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修行的执着。诗中“诏书屡趣入承明,黄阁前头不肯登”表达了诗人虽然受到朝廷多次征召,但他却坚持不愿意进入官场,是对功名利禄的拒绝和超脱。“苦欲归休同野老,本来清净是禅僧”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内心对佛法的向往和认同。“苔生文塔今成古,影挂山房唤不应”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与人工建筑的融合,文塔被苔藓所覆盖,显得古老而静谧,而山房中也只有回声,没有人回答,营造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犹想经行泉石处,倚岩憔悴一枯藤”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仍然怀念在泉水和石头之间徘徊的时光,那些自然景物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而“倚岩憔悴一枯藤”更描绘出一种孤独与哀愁,枯藤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生命力的衰减,但在诗人眼中,这枯藤也许成为了他思想寄托的一部分。

危稹

34首
南宋文学家、诗人。原名科,自号巽斋,又号骊塘。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卒年七十四,文为洪迈所赏,诗与杨万里唱和,著有《巽斋集》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