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山水
怀古
田园

译文

闽地的孩子们手舞足蹈,穿着巫师的衣服,模仿神祇的语言。
绛色长袍的人头发散乱,伴随着千里腥风和红虎的咆哮。
只想满足屠人肚子里红色的贪婪,却不考虑这会造成怎样的灾难。
一次红色之唱起,无数声音相应和,就像南剑津头血流成河,血漂起杵。
神兵从天而降,扼住红色的喉咙,剪断红色的羽翼。
夜晚的鸷鸟和红色党羽进入军门,早晨则将红魁首的领头人献给明主。
尚书的威严与秋天的天色一样辽远,他虽不忍心消灭红色,但红色的祸患可以安抚。
红色争斗导致了祸患指向闽地,巫师也成为了帐前被俘虏的人。
红旗被毁,红鼓倒卧,红色的头巾被纷纷丢弃。
绿色的斗笠冲破烟雾,出现在南方的田地中。我写下了这首诗来劝诫你们这些红色的人,希望闽地永远没有红色。
唉,希望闽地永远没有红色,即使人已老去,鬓发苍苍。不要谈论战争与儿女的事情,只说尚书是你们的慈父。

赏析

这首诗名为《闽无红》,是明代诗人周鼎所作。诗中描绘了对“红”这一象征性事物的激烈斗争,以及最终胜利后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开篇以“闽儿手拔闽山舞,醉著巫衫代神语”描绘了战斗的激烈与神秘色彩,通过“闽儿”、“巫衫”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仪式感的氛围。接着,“绛绡三尺首髼然,千里腥风啸红虎”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血腥与恐怖,将读者带入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之中。“但欲屠人饱红腹,不管飞花碎红雨”两句,揭示了敌方的残忍与无情,同时也展现了战斗的残酷。随后,“一红唱而百红和,南剑津头血漂杵”描绘了最终胜利的景象,胜利者们齐声高歌,欢呼雀跃,鲜血在南剑津头汇聚成河,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接下来,“神兵十万自天来,扼红之喉剪红羽”表达了胜利者的强大与正义,他们如同从天而降的神兵,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敌人。紧接着,“暮枭红党徇军门,晨缚红魁献明主”描述了对敌人的彻底征服,以及对胜利者的尊敬与归顺。“尚书气与秋天杳,不忍歼红红可抚”则体现了胜利者内心的仁慈与宽广,他们不愿继续屠杀,而是选择安抚被征服者。最后,“红争悔祸指闽天,巫亦今为帐前虏”表明了敌人的悔悟与投降,巫师也成为了胜利者的俘虏。“毁红旗,卧红鼓,红帓纷纷弃如土”描绘了胜利后的景象,红旗被销毁,战鼓被废弃,红色的旗帜和物品被丢弃,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翠笠冲烟下南亩,我作铭诗勖尔红,愿闽无红千万古”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希望闽地永远没有战争,和平永存。“老去残红双鬓苍,休说干戈向儿女,只说尚书尔慈父”则是对年老者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子孙后代不再经历战争,而是生活在和平与安宁之中,将尚书视为慈爱的父亲般的存在。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动人。

周鼎

44首
一名铸,字九鼎。博览群书。正统中参赞军务金濂辟为幕僚,从至福建。旋授沭阳典史,为王竑所恶,罢官归。遨游三吴,卖文为生。与修《杭州府志》。有《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