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子
美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图
雨
捲
风
掀
地
欲
沈
,
浣
花
溪
路
似
难
寻
。
数
间
茅
屋
苦
饶
舌
,
说
杀
少
陵
忧
国
心
。
写景
怀古
抒情
民谣
秋天
写风
赞颂
成都
忧国情怀
译文
雨幕和风势交织着,大地似乎都要沉没了,浣花溪的路似乎也难以寻觅。
那几间简陋的茅屋,总是苦口婆心地谈论着,说尽了杜甫对国家忧患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的诗人郑思肖创作。诗中描绘了杜甫在风雨交加中茅屋受损的情景,通过这一画面,诗人表达了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刻理解与共鸣。首句“雨捲风掀地欲沈”,生动地展现了狂风暴雨肆虐的景象,仿佛大地都要被卷入深渊之中,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紧张氛围。次句“浣花溪路似难寻”,则以浣花溪路的模糊难觅,隐喻了在动荡时局中,寻找精神归宿的艰难与迷茫。接着,“数间茅屋苦饶舌”一句,将笔触转向对杜甫生活的具体描绘,通过“茅屋”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杜甫生活条件的简陋,更暗含了其身处逆境而不改忧国忧民之心的坚韧品质。“说杀少陵忧国心”,则是对杜甫深沉爱国情怀的高度赞扬,诗人通过“说杀”这一夸张手法,强调了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深远影响与震撼力。整首诗通过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情景的描绘,以及对其忧国忧民情怀的赞颂,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高尚人格的礼赞。郑思肖通过此诗,不仅展现了对杜甫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现能力,也体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郑思肖
403首
画家。原名,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猜您喜欢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