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主
师
周
自
叙
韵
二
首
(
其
二
)
岁
寒
心
事
蚤
相
期
,
满
耳
清
音
只
自
知
。
花
袅
细
风
香
起
处
,
枕
攲
斜
月
梦
惺
时
。
乍
惊
波
浪
翻
龙
窟
,
却
拟
箫
韶
奏
凤
池
。
寄
语
茅
山
陶
隐
士
,
个
中
因
甚
日
凄
其
。
写景抒情
秋节
寄语
咏物
季节
秋天
山水
情感
忧民
山水田园
写景
景色
译文
寒冷的季节中,我的心事早有期待,耳边清新的声音只有我自己能听见。
在细风中,花儿的香气四溢,我斜靠在枕头上,在初醒的梦中感到一种朦胧的美。
突然惊讶于龙窟中波浪翻滚,又仿佛听到了箫韶之乐在凤池中奏响。
我对茅山的陶隐士说,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会如此凄凉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岁寒之志的期待,以及在自然与梦境中的独特体验。首句“岁寒心事蚤相期”,表达了诗人对坚守内心信念的执着追求,即使是在严寒时节也不改初衷。接下来,“满耳清音只自知”一句,展现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之声中的宁静与自我理解。“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微风吹动着花朵,香气四溢;诗人侧卧于床,斜月映照,似乎在梦中醒来,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这种对自然与梦境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美的深刻感知。“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两句,通过想象中的波涛汹涌与音乐之美,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里既有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最后,“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则以陶渊明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他似乎在向陶渊明这样的隐士发问,探讨为何在这样的生活中会感到忧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探索。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梦境、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追求。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金液还丹歌(其十七)
唐·元阳子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