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林
孔
逸
从
军
北
上
脱
却
缝
掖
衣
,
更
结
曼
胡
缨
。
安
能
郁
郁
事
笔
砚
,
男
儿
本
自
重
横
行
。
越
王
山
下
秋
风
起
,
塞
北
此
时
严
保
垒
。
皇
家
选
士
重
防
秋
,
迢
递
征
途
从
此
始
。
从
军
莫
问
所
从
谁
,
抱
艺
怀
才
无
不
宜
。
筹
边
亦
自
有
奇
策
,
专
事
弓
刀
徒
尔
为
。
此
行
壮
气
何
激
烈
,
酌
酒
送
君
那
忍
别
。
万
里
封
侯
非
所
难
,
玉
关
功
成
须
早
还
。
边塞
送别
励志
怀古
战争
译文
脱下宽大的儒生衣裳,换上结扎着带饰的武将帽。
怎能默默无闻地被束缚在笔墨纸砚之中呢?男儿应当自幼便心怀远大志向,志在四方。
越王山下的秋风已经吹起,此时塞北的边防堡垒已经严阵以待。
皇家选拔士人时看重的是防秋之计,从这里开始,征途迢递。
投军不必问跟从的是谁,只要怀有技艺和才能,到哪里都是合适的。
策划边疆防御也需有奇谋策略,但是单靠持弓挎刀是不能成事的。
此番出行展现出多么激烈的壮气啊!斟酒送别友人,怎能忍心分别?
走遍万里封侯并不是难事,但希望你能在玉门关一战功成后早日归来。
赏析
这首诗《送林孔逸从军北上》是元末明初诗人陈亮的作品,以豪迈之气和对从军者的勉励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脱却缝掖衣,更结曼胡缨”,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从文人转变为战士的过程,脱去文人的外衣,换上战士的装束,展现出一种决绝的勇气和转变的决心。接着,“安能郁郁事笔砚,男儿本自重横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生活束缚的不满,以及对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勇往直前、建功立业的向往。“越王山下秋风起,塞北此时严保垒”描绘了从军的背景,秋风起时,越王山下一片肃杀,塞北则严阵以待,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战争氛围。接下来,“皇家选士重防秋,迢递征途从此始”点明了从军的意义,皇家重视在秋季选拔士兵,而林孔逸的征途也从这一刻开始。“从军莫问所从谁,抱艺怀才无不宜”鼓励林孔逸不必在意从军的具体情况,只要带着自己的才能和技艺,无论到哪里都能发挥所长。随后,“筹边亦自有奇策,专事弓刀徒尔为”指出从军不仅需要武力,还需要智慧,只有全面发展的才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此行壮气何激烈,酌酒送君那忍别”表达了诗人对林孔逸从军的不舍之情,虽然壮志凌云,但离别的痛苦难以言表。最后,“万里封侯非所难,玉关功成须早还”寄予了对林孔逸的期望,认为在万里之外建立功勋并非难事,但希望他早日归来,完成使命。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从军者勇敢抉择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