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州
杂
诗
(
其
四
)
海
外
分
无
徐
福
岛
,
盛
时
犹
说
郑
和
舟
。
解
歌
黄
鸟
真
明
哲
,
龙
斗
蜗
争
恐
未
休
。
怀古抒情
写海外的咏史
抒情
感慨
译文
海外再无徐福岛的传说,虽然历史上的盛时仍能听说郑和的船队。
了解黄鸟的歌唱意味着真正的智慧,而龙争虎斗与蜗牛角力却永远没有尽头。
赏析
这首诗《广州杂诗(其四)》由陈宝琛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以海外与历史人物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人性的深刻思考。首句“海外分无徐福岛”,借用了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海外探索与未知世界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传说的反思。徐福的故事在后世被赋予了多种解读,此处或暗示着海外探险与追求理想化的境遇往往充满未知与变数。次句“盛时犹说郑和舟”,提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展现了古代中国航海技术的辉煌成就以及对外交流的繁荣景象。通过对比徐福与郑和,诗人或许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探索的不同方式与目的,以及这些探索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接下来,“解歌黄鸟真明哲”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黄鸟”象征为某种智慧或真理的象征,强调了理解与认知的重要性。这里的“解歌”可能指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与揭示,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推崇。最后一句“龙斗蜗争恐未休”,以“龙”与“蜗”的形象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权力斗争与小人之争的永不停息。其中,“龙”象征着强大的力量与地位,“蜗”则代表了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权力斗争与人性弱点的批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引用,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类探索、智慧、权力斗争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精炼,寓意深远,体现了陈宝琛作为一位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敏锐洞察力。
猜您喜欢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
宋·陆游
昔我变姓名,钓鱼散花洲。有船不用楫,江急听自流。即今客锦城,醉过百花楼。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月露浩无际,指点隘九州。君看尘土中,颇有此乐不。题诗碧玉简,飞仙相答酬。酒.....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除夕(其二)
明·陈天资
绝塞逢春岁欲新,天涯稚子转相亲。千家未撤三城戍,孤枕犹羁一病身。北警频来魂亦怒,南书不至泪交侵。巡檐散步青云下,苦忆霜鬟守岁人。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
郊坛斋宫七首(其三)
宋·任希夷
玉津宏建中兴初,禁籞风光胜两都。惭愧逢辰瞻蠖濩,却思归老卧廜㢝。
游圆林寺次韵
明·林廷玉
萝薜门深昼亦关,红尘何路到空山。高超瀛海三千界,远隔巫峰十二寰。黄菊有情留客醉,白云无事伴僧閒。浮名衰鬓成迁逐,无补清时每汗颜。
冬夜感怀
唐·王建
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竟夜不闻语,空房唯有灯。气嘘寒被湿,霜入破窗凝。断得人间事,长如此亦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