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历史怀古
地理
边塞战争

译文

“荷兰虽小国,为政有经程。”可译为:荷兰虽然是个小国家,但治理国家却有固定的章程和规律。
“航程三万里,拓地来南溟。”意为:他们航行了三万里的路程,开拓了土地到南方的海域。
“所实在农牧,化居心计精。”意为:他们所从事的主要是农业和牧业,生活安排和计谋都十分精明。
“我行山野间,弥望但一青。”可译为:我在山野间行走,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
“河流既委折,轨道复纵横。”意为:河流曲折蜿蜒,道路纵横交错。
“颇亦苦讥察,幸无桴鼓惊。”意为:他们也常受到指责和审查,但幸好没有像鼓声那样惊扰到他们。
“昨者修戈楼,陈师责不庭。”意为:昨天修建了戈楼,列队出征,责备那些不守规矩的人。
“捕蝉雀方伺,前事盍惩羹?”意为:捕捉蝉雀的时机正在等待,前事或许能让人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左聋武吃伏,右威亚齐宁。”这句的译文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才能更准确地翻译。
“浡泥亦南向,谅哉能持盈。”意为:浡泥(可能指地名或人名)也面向南方发展,想必他们能够保持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其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创作。诗中描绘了对爪哇之游的回忆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社会、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洞察。首句“荷兰虽小国,为政有经程”,开篇即点出荷兰虽小,却有着严谨的政治体制。接着“航程三万里,拓地来南溟”描述了荷兰远航至南洋开拓疆土的壮举。而后“所实在农牧,化居心计精”则揭示了荷兰在农业和定居生活中的精细规划与管理。“我行山野间,弥望但一青”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野间的景象,满眼皆是青色,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河流既委折,轨道复纵横”则以河流与轨道的曲折与纵横,隐喻人生道路的复杂多变。“颇亦苦讥察,幸无桴鼓惊”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批判,同时也庆幸没有引起大的动荡。最后,“昨者修戈楼,陈师责不庭。捕蝉雀方伺,前事盍惩羹?”通过修戈楼、陈师责不庭等历史事件的引用,警示人们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左聋武吃伏,右威亚齐宁”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事件,通过对比,强调了不同策略与结果。最后“浡泥亦南向,谅哉能持盈”则以浡泥(今文莱)为例,说明即使在遥远的南方,也能保持稳定与繁荣,体现了对和平与发展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政治、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和平、发展与历史教训的反思,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猜您喜欢

六朝门·后魏武帝
唐·周昙
太武南征似卷蓬,徐阳兖蔡杀皆空。从来吊伐宁如此,千里无烟血草红。
重至金陵喜熙朝建都
明·陶安
圣王开极坐金銮,整顿乾坤始得安。景运河清并海晏,江山虎踞更龙蟠。四方宝货梯航至,百辟衣冠雨露宽。从此升平千万载,黎民击壤罄交欢。
真君山观演大炮歌
清·刘绎
盛朝神武利火攻,将军位号何尊崇。造化为炉阴阳炭,铸九州铁方成功。二百年来干戈戢,土花绣蚀埋蒿蓬。岂无锐器足武备,金枪束笋堪冲锋。谁谓狂寇凶焰烈,敢据州城作巢穴。自恃藩篱固.....
者海铅厂三首(其三)
清·郑珍
龟甬边炉宿,煤丁倚石炊。妻儿閒待养,乔罐死犹随。物力秪斯数,生涯能几时。年年南北运,不见穷山悲。
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
明·林士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
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读史杂感
明末清初·吴伟业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水龙吟二首(其二)
清·高士奇
晓峰新翠飞来,锦帆半波春江楫。恰才回首,碧罗天净,弱云微抹。咫尺苍茫,狂飙聚捲,怒涛喷雪。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红一线,雷车制。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野炉争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