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月
二
十
日
割
额
瘤
作
不
材
而
寿
乃
生
瘿
,
几
死
散
人
与
木
等
。
初
但
一
粟
渐
如
樱
,
隆
起
盥
颒
动
为
梗
。
爱
我
誉
之
为
肉
珠
,
證
以
黄
檗
额
发
炯
。
珠
名
则
美
疣
实
赘
,
坐
大
谁
能
摘
梅
杏
?
养
痈
不
割
且
自
溃
,
毒
螫
内
侵
恐
成
眚
。
饰
巾
待
尽
年
复
年
,
卒
累
医
师
试
锋
颖
。
忍
痛
须
臾
古
恒
有
,
苟
全
斯
世
已
过
幸
。
愤
甚
或
察
贾
逵
忠
,
斫
取
要
异
杜
预
颈
。
天
庭
顿
豁
障
碍
去
,
还
我
本
来
镜
中
影
。
寸
肤
亦
是
遗
体
馀
,
齿
发
并
收
共
一
皿
。
疾病
治疗
抒情
自我写照
译文
生长瘿瘤的人并不才干,寿命却与常人无异。
初时如同一粒小米,渐渐长大像樱桃。
人们喜爱赞誉它为肉珠,以黄檗的额头发光来证明它的美好。
肉珠的名称虽然好听,但实际是赘疣般的存在,谁又能摘下它像摘取梅杏那样轻易呢?
若是放任不治疗,疾病将如同养痈自溃,毒素深入体内恐怕会酿成大病。
只有通过药物和医生的智慧来治疗,等待年复一年的恢复。
忍耐短暂的痛苦自古以来就有,如果能保全性命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愤怒时或许会想到贾逵的忠诚,斫取肉珠就像杜预割颈一样重要。
经过治疗后,天庭饱满的障碍消除了,恢复了原本的面貌。
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是遗留下来的身体部分,应与头发和牙齿一起珍视和保护。
赏析
这首诗《四月二十日割额瘤作》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诗中描述了作者对自己额头瘤子的自我治疗过程,以及对瘤子从初生到逐渐长大,再到最终决定割除的内心挣扎和思考。首句“不材而寿乃生瘿”以瘤子比喻人生中的不完美或缺陷,暗示瘤子虽非良材,却也因之而长寿,引出瘤子生长的过程。接着“几死散人与木等”表达了瘤子生长对个人的影响,仿佛将人推向死亡边缘,与普通人无异。“初但一粟渐如樱,隆起盥颒动为梗”描绘瘤子从小小的颗粒逐渐壮大,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洗脸时会触碰到瘤子。接下来“爱我誉之为肉珠,證以黄檗额发炯”则反映了人们对瘤子的不同态度,有人赞美它如同珍贵的肉珠,也有人以黄檗的明亮来象征瘤子带来的变化。“珠名则美疣实赘,坐大谁能摘梅杏?”表达了对瘤子美丽外表下的实际问题的反思,指出瘤子虽名为珠,实则为赘疣,难以摘除。接着“养痈不割且自溃,毒螫内侵恐成眚”强调了瘤子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自行恶化,甚至带来更大的祸患。“饰巾待尽年复年,卒累医师试锋颖”描述了瘤子伴随作者多年,最终不得不寻求医生的帮助。接下来“忍痛须臾古恒有,苟全斯世已过幸”表达了在手术过程中忍受短暂的痛苦,但能保全生命,已是万幸。“愤甚或察贾逵忠,斫取要异杜预颈”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瘤子的坚决去除,如同贾逵忠于国家,不惜牺牲自己,也如同杜预果断斩断瘤子,体现了作者的决心和勇气。最后“天庭顿豁障碍去,还我本来镜中影”意味着瘤子被切除后,作者感到身心的解放,仿佛重获新生,恢复了原本的面貌。而“寸肤亦是遗体馀,齿发并收共一皿”则以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强调了对身体的珍惜和尊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瘤子的生长与去除,反映了个体面对困境时的挣扎、反思与最终的抉择,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健康与自我完善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其十)
宋·黄庭坚
身病心轻安,道肥体癯瘦。好怀当告谁,四墙枣红皱。负暄不可献,扪虱坐清昼。端有真富贵,千秋万年后。
寄刘蕡问疾
唐·王建
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赊来半夏重熏尽,投著山中旧主人。
闻德远与曾裘甫黎师侯会饮范周士所(其二)
宋·张孝祥
张饮名园乐有馀,奉常何苦但斋居。一杯我亦垂涎甚,病起无聊只羡渠。
陆务观病弥旬仆不知也佳篇谢邻里次韵自解
宋·周必大
闭户十日雨,陆居如坐舫。吾身固已困,未省子疾状。昨朝拜床前,不敏祇自怆。萧然维摩几,高谢桓荣帐。是身本何有,更虑不已恙。全人豆肩肩,大瘿谁瓮盎。掷杯蛇自去,静耳蚁为谅。乃.....
旅舍卧病
唐末宋初·李九龄
家隔西秦无远信,身随东洛度流年。病来旅馆谁相问,牢落闲庭一树蝉。
病中杂兴五言十首(其二)
宋·刘克庄
皓素应难染,玄纁未易迎。只宜大床卧,或命小车行。
六月大病几死呻吟稍间咏吟续之
清·陈维英
自锻洪炉面上灰,鬼门关外足徘徊。老妻烂额祈菩萨,小子扶肩接秀才。蚊厌血枯呼伴去,虱耽气腐挈家来。亲朋探问人如蚁,欲认何人眼倦开。
王良百一诗(其八十四)
唐·徐成
喉内若生黄,此病实难当。药针但少效,向里结成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