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泛
海
赴
奠
何
师
相
(
其
一
)
扁
舟
泛
寒
海
,
满
目
冒
愁
烟
。
感
旧
一
腔
里
,
徇
知
廿
载
前
。
肝
肠
应
自
对
,
勋
业
竞
谁
传
。
痛
把
诸
孤
手
,
汍
澜
意
不
宣
。
秋日
悼亡
寒海
愁烟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长文所作的《秋日泛海赴奠何师相(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于寒冷的大海上,满眼所见皆是愁云惨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哀伤。首句“扁舟泛寒海”,以“扁舟”象征着孤独与漂泊,而“寒海”则暗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的悲凉。接着,“满目冒愁烟”一句,将愁绪具象化为弥漫在眼前的烟雾,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忧郁与迷茫。“感旧一腔里,徇知廿载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感慨于往昔的经历,同时又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期待。这里的“徇知”可能指的是追求知识或理解,也可能是对某种信念的坚持。“肝肠应自对,勋业竞谁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自问,自己的情感是否能被理解,而自己一生的努力和成就,又将如何被后人铭记。这里既有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也有对历史记忆的担忧。最后,“痛把诸孤手,汍澜意不宣。”诗人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面对亲人离世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情感。这里的“诸孤”可能是指逝去的亲人,而“汍澜”则形容泪水如波涛汹涌,难以抑制。整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悼之情,以及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悲痛。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高宗梓宫发引三首(其一)导引
宋·洪迈
寒日短,草露朝晞。仙鹤下,梦云归。大椿亭畔苍苍柳,怅无由、挽住天衣。昭阳深,暝鸦飞。愁带箭、恋恩栖。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
萧何冢
明·谢肃
靡靡衢路遥,行辕驻阳武。崇丘积蔓屮,云葬萧何所。念此人中杰,张韩乃其伍。荣名不足矜,所贵忠事主。入关当王之,背约自西楚。劝王都汉中,视死诚孰愈。养民以致贤,立国谁敢侮。三.....
秋日过昭陵
唐·刘沧
寝庙徒悲剑与冠,翠华龙驭杳漫漫。原分山势入空塞,地匝松阴出晚寒。上界鼎成云缥缈,西陵舞罢泪阑干。那堪独立斜阳里,碧落秋光烟树残。
秋日湖中
明·张舆
风波千顷画船开,吹近芙蓉影里来。倒卷彩霞翻舞袖,斜飞白雨溢行杯。总宜园冷花无主,苏小坟空草作堆。为倩金戈挥落日,秋声莫向树头催。
秋日杂怀八首(其六)
清·钱曾
谁家鵩鸟上承尘,禅版秋灯寄此身。点鬼场中翻火劫,寻橦影外转风轮。世间已有庚申帝,天下宁无癸巳人。话到沧桑唯恸哭,愿随鸡犬逐狂秦。
哭空谷师(其二)
元·许谦
霜入枫林叶已丹,风鸣籁动助悲酸。山人归去鹤空怨,清夜月高榕影寒。
彭城王挽歌
隋·卢思道
旭旦禁门开,隐隐灵舆发。才看凤楼迥,稍视龙山没。犹陈五营骑,尚聚三河卒。容卫俨未归,空山照秋月。
送濮公远丁母忧还吴
明·谢晋
昔同游里闬,今共客京畿。俄尔闻亲讣,翻然别我归。墓田松郁郁,江店柳依依。相送春将暮,因之泪满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