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
写景
抒情
人生哲理
离别
送别
禅意
修心

译文

译文:我日复一日地带着钵盂走遍门前,这漫长的旅途,冬季更是凄苦寒冷。
译文:修行的道路知道它独有苦难,我在乞食中遇到了各种难关。
译文:世俗的路途中黄金珍贵而受尊崇,而我这等风尘中的人却被世人用白眼看待。
译文:请师父停下脚步,暂且满足我这颗渴望安宁的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脚僧在漫长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他对修行的坚定信念。首句“一钵沿门日”生动地展现了僧侣每日乞食的生活状态,以“一钵”象征简朴的生活,以“沿门日”描绘其每日行走于街头巷尾,寻求施舍的情景。接下来的“长途冬复残”,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侣行脚的艰苦与漫长,冬去春来,岁月更迭,依旧在路上。“修行知独苦,乞食遇人难。”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僧侣对修行之路的理解与体悟——修行本身就是一种孤独而艰难的旅程,而乞食时遭遇他人的冷漠或不理解更是增加了这份困难。这种生活状态虽苦,但僧侣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世路黄金贵,风尘白眼看。”这两句则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比了世俗中金钱地位的尊贵与僧侣眼中世界的平和与真实。通过“白眼看”这一动作,诗人巧妙地传达出僧侣对于世间繁华与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追求的坚持。最后,“请师驻芒屦,姑了此心安。”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的敬仰与期待,希望僧侣能够停下脚步,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与满足。这不仅是对僧侣修行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行脚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侣在艰苦环境中对修行的执着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